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夏加尔“来到”上海:梦境乡愁之外,直面宏伟寓言

2021-07-31 10:26  澎湃新闻   - 

真实与梦幻融合的色彩,这些是马克·夏加尔的作品。这位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裔法国画家凭借独特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澎湃新闻获悉,展览“爱即色彩——马克·夏加尔展”于2021年7月30日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爱即色彩”为主题,展出共计154幅作品,包括27件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等采用不同技法及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以及《《拉·封丹寓言》、《巴黎》3个系列插图作品。在“爱”、“故乡”、“梦境”与“生活”这些主题中,夏加尔以画布为舞台,在展厅内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拉·封丹寓言》是整个展览中最令人震撼的展区,105张寓言故事插图被并列呈现在展墙上,走完这一展区,即读完一部宏伟的寓言故事。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生于白俄罗斯的犹太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实践与洗礼,发展出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加尔的绘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生活、民俗场景等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灵感与素材。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梦幻与神秘:总是在半空中飞翔的或者倒立的人;频繁出现的拥吻的年轻情侣;取材于犹太文化中的屋顶、绿色面孔的人以及驴子;童年经验中的马戏团、婚礼场景与念兹在兹的抽象化故乡……马克·夏加尔

马克·夏加尔


2020年10月,“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开幕,随后,巡展来到四川成都A4美术馆。现在,夏加尔作品中国巡展即将迎来最后一站,2021年7月30日,“爱即色彩——马克·夏加尔展”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
 
澎湃新闻了解到,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夏加尔作品巡展。展览“爱即色彩——马克·夏加尔展”以“故乡与童年,跃动的灵感”、“爱!永恒的爱”、“拉·封丹寓言”、“巴黎,另一个梦境之乡”、“生命,春暖花开”等6大主题板块,展出共计154幅艺术家真迹,其中包括27件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坦培拉等采用不同技法及材料创作的绘画作品,以及《圣经》、《拉·封丹寓言》、《巴黎》3个系列127件蚀刻(石)版画作品,展示夏加尔跨越60年的创作生涯。
马克·夏加尔与艺术
 
1887年7月7日,马克·夏加尔出生于俄罗斯西部距离波兰国境不远的维捷布斯克(现今为白俄罗斯城市)一个普通而贫穷的犹太人大家庭。除他而外,家里还有8个孩子。他的家庭正如维捷布斯克市内约2万名犹太人中的大多数一样,虽说父母都非无所事事,但依然过得贫穷且寒酸。正是从这个平凡且普通的家庭,以及年少时期在家乡生活、成长的日子里,夏加尔获得了他之后一生取用不尽的宝贵财富,那就是多元文化与民俗生活的交汇与熏陶。马克·夏加尔一家在维捷布斯克的合影,1907-1910  (后排左一为马克·夏加尔)

马克·夏加尔一家在维捷布斯克的合影,1907-1910  (后排左一为马克·夏加尔)

19岁的马克·夏加尔在摄影师米斯切尼诺夫工作室协助修底片;在耶胡达·潘的画室学习,结识了同学维克多·梅科勒,两人一同离开维捷布斯克前往圣彼得堡。1907年-1908年,夏加尔参加公益学校的考试落榜,前往皇家艺术保护学院学习,获得时任校长尼古拉·罗维奇的青睐,引导他研究保罗·高更的作品;同时为他取得了免除兵役的资格。离开学校前往风俗画家塞登堡的学校工作并结识了不少藏家、资助人。创作完成了他第一件公认的非常重要的作品《死者》(Le Mort)。夏加尔作品《死者》(Le Mort)

夏加尔作品《死者》(Le Mort)

成年后的夏加尔,其创作深深植根于他年少时期生活的世界:一座边缘化且深受变革之中的俄国社会及文化冲击的犹太小城;一个同时可以看到犹太教堂与天主教钟楼的地方。神秘古老的异地文化与多彩有趣的俄罗斯民间艺术交织在一起,一同成为夏加尔笔下那个生动、缤纷又神秘的世界……
 
夏加尔一生经历独裁统治、战火连绵、社会革命,从而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他最终于1947年,60岁之时得以定居于法国。凭借自身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对爱与美好生活执着而坚定的追求,使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犹太男孩,最终成为那个世界闻名的画家、雕刻家、装饰家、版画及插画家、陶艺家、彩绘玻璃大师。
马克·夏加尔的艺术极具多样性。他自己从未否认从巴黎先锋派以及其它时兴的艺术流派,诸如野兽派(Fauvism)、立体派(Cub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俄耳甫斯主义(Orphism)以及未来主义(Futurism)中汲取灵感。
 
策展人马真正表示,“画如其人,浪漫而乐观的马克·夏加尔也始终游离于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先锋艺术圈之外,艺术史学家跟批评家们不情不愿地面对他的作品,因为他们无奈地发觉,对于夏加尔作品的解读似乎不用太多他们引以为傲的专业知识与晦涩难懂的语汇,甚至不用太多了解古老的意第绪文化与犹太传统民俗,就能轻而易举地被引入夏加尔的绘画世界。”
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年近百岁,荣誉满身的马克·夏加尔在法国圣保罗·德·旺斯的住所内与世长辞。
 
故乡与爱
 
故乡是夏加尔艺术生涯的起点,是给予他无限爱与温暖的地方,也是展览的开端。因为战乱不得不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只能通过画笔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在“故乡与童年,跃动的灵感”板块中,家乡的动物、房屋、亲人朋友这些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元素。“这些家畜,是勤勤恳恳的象征,也代表着自己的一种朴实的形象。”马真正说。俄罗斯村庄,布面油画 Russian Village,Oil on canvas 73x92cm,1929 Marc Chagall,Russian Village,1929,Oil on canvas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俄罗斯村庄,布面油画
Russian Village,Oil on canvas
73x92cm,1929
Marc Chagall,Russian Village,1929,Oil on canvas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展厅中,作品《俄罗斯村庄》中故乡熟悉的街景、灰色的天空、皑皑的白雪、飞驰在天空中的马车都成为了夏加尔精神寄托与陪伴。该作品也是夏加尔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回到巴黎时早期创作的作品。画面中的这些房屋在夏加尔早期作品中极为常见,是夏加尔对维捷布斯克故乡回忆的寄托。夏加尔曾自述,“故乡的土壤滋养我艺术的根。”马克·夏加尔自传《我的生活》

马克·夏加尔自传《我的生活》

夏加尔与贝拉在巴黎

夏加尔与贝拉在巴黎

紧接着,则是“爱!永恒的爱”这一板块。爱,贯穿夏加尔的生命,也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不竭源泉。
 
1909年,夏加尔在家乡初识未来的妻子贝拉·罗森菲尔德。1914年,夏加尔返回家乡维捷布斯克,并于次年在维捷布斯克与贝拉完婚。在自传《我的生活》里,夏加尔记录了他与贝拉的初次相遇,是俗套又强烈的一见钟情:“她沉默不语,我也沉默不语。她抬起眼睛,我也抬起眼睛。就这样,她似乎认识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似乎她了解我童年的一切,我如今的一切,还有我的未来;尽管我是第一次见到她,我仿佛觉得,她一直在守候着我。我觉得,我的妻子就应该是她。”1944年,妻子贝拉突然染病于纽约去世,夏加尔悲伤过度无法创作。之后,夏加尔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位女士——瓦瓦。黄色背景上的恋人,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纸) Lovers on Yellow Background,Oil and gouache on lined paper,59.7x49.3cm,1960 Marc Chagall,Lovers on Yellow Background,1960,Oil and gouache on lined paper ⓒ Marc Chagall / ADAGP,Paris - SACK,Seoul,2021

黄色背景上的恋人,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纸)
Lovers on Yellow Background,Oil and gouache on lined paper,59.7x49.3cm,1960
Marc Chagall,Lovers on Yellow Background,1960,Oil and gouache on lined paper ⓒ Marc Chagall / ADAGP,Paris - SACK,Seoul,2021

可以说,陪伴夏加尔走过中青年时光的一生挚爱贝拉,陪伴夏加尔步入人生暮年的第二任妻子瓦瓦都成为了他作品中的缪斯,色彩绽放着激情和甜蜜,笔触传递着幸福与快乐。展出的作品《黄色背景上的恋人》中,夏加尔描绘的爱情是明亮而喜悦的,婚礼的繁花与果实永远新鲜、甘甜,整个画面浸满了甜蜜,并幻化成了笔下瑰丽的色彩和奇异的想象。展厅现场,夏加尔《瓦瓦的画像》《恋人与蓝驴》

展厅现场,夏加尔《瓦瓦的画像》《恋人与蓝驴》

展厅现场,夏加尔《瓦瓦的画像》

展厅现场,夏加尔《瓦瓦的画像》

展厅现场,夏加尔《恋人与蓝驴》

展厅现场,夏加尔《恋人与蓝驴》

两个小尺幅的作品《瓦瓦的画像》《恋人与蓝驴》精美而色泽鲜亮。《瓦瓦的画像》中,瓦瓦以一个白衣蓝裙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恋人与蓝驴》从情侣、动物、世界、夜晚与月亮等原型象征中获取力量,歌颂着爱情的色彩,画面中是一对情侣在月光下爱抚:男人衣着整齐,女人的乳房敞露着,迷失在爱人的怀抱中,一只蓝色的驴子看着他们。紫罗兰公鸡,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墨、布面) The Purple Rooster, Oil, gouache and ink on canvas 89.3x78.3cm, 1966-1972 Marc Chagall, The Purple Rooster, 1966-72, Oil,gouache and ink on canvas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紫罗兰公鸡,综合材料绘画(油彩、水粉、墨、布面)
The Purple Rooster, Oil, gouache and ink on canvas
89.3x78.3cm, 1966-1972
Marc Chagall, The Purple Rooster, 1966-72, Oil,gouache and ink on canvas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马戏团”总是出现在夏加尔的作品中。马戏团是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主题,它象征着漂流的人生中成员奇特的大家庭的相濡以沫,也反映了身为犹太人的艺术家远离家乡的流浪者情怀。
 
作品《紫罗兰公鸡》将轻松愉快的马戏团奇幻意象转变为对贝拉的悼念,他萦绕于脑海,挥之不去,画面上充满了两人相互厮守爱恋的记忆。画作中,有月光、马戏团、观众、蓝色背景、恋人、花束、灵性动物等经典母题。画中夏加尔拿着的花束,表达着对爱的呼唤与致敬,这份爱一直激励着夏加尔,直到他1985年离世。绿色的小马,倒置的公鸡,这些熟悉的动物元素很早就开始出现在夏加尔的画布上。
 
可惜的是,展厅中,这一板块的作品所涵盖的年代并不全面,皆创作于1944年之后,即贝拉去世之后的画作。那么,夏加尔笔下的这些女子究竟是贝拉还是瓦瓦呢?
 
对此,马真正说,“他喜欢把贝拉和他画在一起,不管含蓄地表达如牵手,还是交织在一起,而画瓦瓦则是比较中规中矩。虽然无法完全辨认他画的到底谁,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乐意相信他画的是贝拉。”
 
插图、寓言与《圣经》
 
除了色彩艳丽的画作,夏加尔一生有相当大的精力和兴趣在从事版画艺术的创作,包括蚀刻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等。因为由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所连接的是他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广泛兴趣和探索,比如文学、历史、表演艺术等等。其中,他为《拉·封丹寓言》创作的这一套蚀刻版画是他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公鸡和狐狸《拉·封丹寓言》,(铜版画)蚀刻 The Rooster and the Fox,Etching 28.5x24.5cm, 1927-30-52 Marc Chagall, The Rooster and the Fox “Fables”, 1927-30-52, Etching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公鸡和狐狸《拉·封丹寓言》,(铜版画)蚀刻
The Rooster and the Fox,Etching
28.5x24.5cm, 1927-30-52
Marc Chagall, The Rooster and the Fox “Fables”, 1927-30-52, Etching ⓒ Marc Chagall / 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21

拉·封丹是17世纪法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寓言集》是拉·封丹根据古希腊的伊索、古罗马以及古印度的寓言故事集合、改编而来。他化繁为简、融古汇今,将寓言这一古老体裁带到一个全新文学创作的高度。他的诗风灵活,词汇丰富,格律多变;特别擅长以动物喻人,让读者耳目一新。
三个世纪后,画家夏加尔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跳跃的色彩为《拉·封丹寓言》赋予了新的生命。该作品是其创作的黑白蚀刻版画插画,赋予了作品更强烈的冲击力和情节片段。但画面中雾霭般的线条变化,张弛有力的明暗对比,斑驳的肌理,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都是夏加尔艺术创作独有的浪漫风格。
 
这也是整个展览中最令人震撼的展区,105张寓言故事插图被并列呈现在展墙上,走完这一展区,即读完一部宏伟的寓言故事。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现场,《拉·封丹寓言》插画蚀刻版

展厅的另一边,是关于《圣经》的故事,呈现了夏加尔为《圣经》而绘制插图。夏加尔曾说:“我从年少时就被《圣经》迷住了。我一直感到他是我诗意的源泉。从那以后,我开始在生活和艺术中寻找《圣经》的投影。《圣经》就像是大自然的回响,而这一秘密是我一直在努力传达的。”
 
夏加尔为《圣经》创作的系列版画插图也是他艺术造诣的重要作品,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夏加尔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族间的矛盾都成为他在创作《圣经》版画插图时有了更深层的精神内核。此次展览中呈现了11件夏加尔笔下的《圣经》故事。
生命——春暖花开
 
对夏加尔而言,巴黎是他颠簸人生途中重要的一站。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许多艺术风格,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板块“巴黎,另一个梦境之乡”中,呈现的是夏加尔于1954年在巴黎创作的一批作品。
从中,可以看出夏加尔的作品受到了后印象派画家大胆的色彩表达,以及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派独特的空间观念也被夏加尔吸纳,并转化为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作品《巴黎圣母院的怪物》中,描绘的是一个梦境,在经典的夏加尔蓝笼罩下,巴黎圣母院像是被缩小了一般安置在画面的一角,两只象征着家乡的巨大动物站在建筑的顶端,这样的形象,像极了蹲坐在巴黎圣母院的石像怪,俯视着整个巴黎城;边上的作品《歌剧》则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
而在展览尾端,呈现了多幅夏加尔不同时期的静物作品——花。夏加尔对花束的钟情和情感的寄托,是延续在他一生的创作之中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夏加尔对花朵枝叶的放大化的处理,在旁边的人物衬映下更像是一颗参天大树,明丽饱满的色彩让这些鲜花迸发出的生命激情,夏加尔用不同的花传递出的情感,同时也带给人们充满治愈的力量。他说,“它们就是充满幸福光芒的生命,助我们忘却生活的悲剧,让我们无法割舍。”展厅尾段,一部关于夏加尔的影片

展厅尾段,一部关于夏加尔的影片

如同策展人马真正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他的一生被独裁、革命、战争甚至种族迫害所割裂,但他长期的创作却出人意料地稳定,有时会被认为“不合时宜”,甚至“重复自我”。是因为他心中永恒的乡愁与爱对于生命所引发的赞颂与热情,还是他在沉重的生活中依然执着追寻那份轻盈通透的人生?他似乎并不在意,因为这个倔强的小个子犹太人实际早已有了答案:‘...... 我独居一室,唯有一幅画...... 始终漂浮在同一片天空。之上,是永恒不变的云。’一个用一生绘画的人,唯有绘画才是他最轻盈的人生。”夏加尔在画室

夏加尔在画室

展览经法国夏加尔基金会授权,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上兮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迈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将展至10月8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四川:三星堆遗址获专门立法保护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