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最近一段时间,娱乐圈集中出现是非颠倒、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的乱象,当事明星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有违职业道德,“饭圈文化”甚嚣尘上,畸形审美影响恶劣,社会各界深表震惊,人民群众强烈不满。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塑造新时代审美风尚”专栏,约请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系列评论,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大力倡导正确的时代价值观和健康的时代审美风尚。
坚持价值导向,着意审美引领
新世纪之初,笔者在《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上,曾针对市场经济背景下文艺创作中出现的“豪华风”“滥情风”“戏说风”发表《艺坛“三风”不可长》一文,引起注目。如今, 20年过去,新时代生气勃勃、繁荣昌盛,艺坛力倡风清气正,创作评论两翼齐飞。但毋庸讳言,杂音仍不绝于耳。近来,一位流量明星因涉嫌强奸被批捕,一位颇有名气的歌手引咎退出娱乐圈,一位演员竟参观日本靖国神社,一位一级演员因强制猥亵获刑两年半……个中深层次缘由,必须反思。
一是坚持价值导向。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之后,又多次强调文艺的宗旨是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上述杂音乱象的制造者会拥有数量惊人的“粉丝”?会那么得意忘形?会那么肆无忌惮?这可能与某些作品宣扬的价值导向的某种偏差有关。比如,某演员或歌手的作品明明既无精神高度,又缺文化内涵,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悖,却不能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结果,既害了其自身,更贻误了广大观众。文不化人只化钱,艺不养心仅养眼,放弃引领,一味迎合,后患无穷!再比如,无原则地宣扬“饭圈”文化。所谓“饭圈”,其实质就是拉圈结帮,策划包装,互相吹捧,刷分控评,以期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把人商品化,让资本操纵一切。甚至出现了有“饭圈”的“粉丝”为其追捧的明星偶像打榜投票,竟花钱买牛奶只取瓶盖内用于投票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投票卡后直接把牛奶倒掉的怪现象。此种不劳而获的“饭圈”经,颠覆的是劳动创造财富的真理,对抗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所及,不独污染艺坛,而且危及全社会。不尖锐批评能行吗?
二是着意审美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美学传统,强调文艺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领人们攀登高远的审美境界。不久前,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也要求“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中华美学精神和美学传统,从老子、孔子、庄子开始,到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高远,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而中华优秀传统美学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梁启超的“趣味”人生论美学到朱光潜的“情趣”人生论美学,从王国维的“境界”人生论美学到宗白华的“意境”人生论美学,都是讲究“趣”要雅、“味”要正、“情”要真、“意”要切、“境”要高。一句话,审美要讲究格调、讲究品位,要提高人的精神素质。要真正懂得“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审美的人生更不值得过”。须知,己不正焉能正人,不讲诚信、道德败坏、情趣卑劣的人哪能创作出由真及善、由善达美的真善美统一的化人养心、培根铸魂的优秀文艺作品?以此衡量上述杂音,不能不承认我们在审美引领上也出现了某些偏差。否则,怎么会出现此种美丑不分、以丑为美、良莠不辨、良莠颠倒的怪现象呢?
三是厘清评价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应当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个效益相矛盾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运用人民的、历史的、艺术的、美学的评价标准。应当承认,我们对这些评价准则的学习、领悟、践行都还存在着差距。君不见,出现上述杂音乱象,不正与那种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唯码洋即唯经济效益是从的评价标准,与那种以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快感去冲淡乃至取代精神美感、盲目追求“观赏性”的创作倾向,与那种靠“饭圈”“粉丝”刷分控评以断优劣的现象,以及与那种仅仅依据尚不完善的大数据评价方式有关吗?
总之,归根到底,只要我们团结起来,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坚决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就能不断清除杂音乱象,创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