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文化史
——“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系列丛书编辑手记
近现代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和代表作品,生动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百年文化史。而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包括艺术活动。中国画以形象的方式显现文化,让文化可以被人感知。因此,如果要准确、客观、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画的历史,就需要从三方面考察其文化史:首先,完整发掘整理百年中国画视觉图像;其次,还原历史语境,做好中国画大家艺术生平、重要事略、代表作品的历史叙事;最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调和文风,实现所谓“专家写普及”(范迪安语)的传播目标。
基于上述目标,由中宣部立项资助、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经典丛书”,“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系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9年完成出版,编写组历经5年时间,精心打造,铸就经典,囊括了80余位近现代中国画大家,每人独立成卷。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该系列是最为完整、真实、立体、权威呈现近现代百年来中国画大家生平典故、艺术成就和美学追求的丛书,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近现代中国画历史绕不开的珍贵学术资料。殊为难得,该丛书将抽象的文化史转换成可视的艺术画卷,并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让中国画图像拥有生动的叙事功能。概括起来,该系列图书有如下学术特点。
第一,严把学术关,精心甄选近现代中国画艺术大师。该丛书的总主编是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时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编委均是艺术史论、艺术创作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经反复商议论证,精心挑选出80余位近现代中国画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包括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关山月等等,清晰展现出近现代中国画的师承关系,是一部写在画卷上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史。
第二,全国遴选,组建了空前强大的作者团队。在作者选择上也是层层遴选,经主编推荐、编委审议、文旅部审批等程序,最终选定的作者,都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精深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空前强大的作者团队全力支持,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权威性。
第三,强调图像与文献的有机关联,在“以图证史”“以文载道”的框架下展开中国画大家的历史叙事。换言之,丛书的写作力图跳出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本体叙事模式,而将对近现代中国画大家的考察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强调对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情境进行还原,通过画家的活动轨迹、艺术观念、创作风格、代表作品等展开细致分析,让艺术与时代完整融合。可以说,通过每一位中国画大家,我们能够目睹一部可视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既展现出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又层层解码出艺术家的创作奥秘,同时,这些大师充满情义的故事,又增添了历史的温度和文化的质感。
第四,技法、理论、历史三位一体,让我们在阅读艺术家跌宕起伏的生平故事时,不知不觉中领会到中国画的要义和精髓。书中随机穿插的作品分析,既是对画家代表作品的点评,又是对中国画特定概念、知识、技巧等的专题阐释,更是对其特殊材料、美学追求、历史成因等展开的延展式阐发。文献、图像在物质载体、历史时空中融为一体,形成整体叙事。
第五,真实性是丛书的生命线。鉴赏艺术作品最怕遇到赝品,因此,确保艺术作品、艺术家历程以及原始资料的真实性是丛书的生命线。首先,我们从生平、代表作赏析、画家年谱、收藏地、纪念馆多个角度对画家进行撰述,因为近现代中国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很多信息的来源无法考证,众说纷纭,所以我们每卷均有5位以上编委会专家审读,尽最大可能保证内容的真实、完整。其次,对每一幅入选作品,都进行了反复甄别,除了保证每幅作品的收藏地信息齐全之外,还分别与收藏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进行核验,确保无一赝品。丛书中300幅作品,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学术价值。可以说,丛书的编纂过程就是一次对近现代中国画领域全面梳理的过程。
第五,丛书装帧精美,印制一流,别具匠心,在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中获奖。设计采用小开本,略显瘦长;护封选用了具有中国画宣纸气质的偏薄的特种纸,画家名即书名,以烫印工艺压在右上角,使每位画家独具个性的签名跃然纸上;纸的背面印刷有画家的作品,从背面隐约透出来,与画家签名一虚一实产生对比,也体现了中国画虚实相生的艺术规律。丛书部分书影书名选用画家各自不同的签名题字,书中含有拉页、蝴蝶页以展现中国画的长卷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增加了读者翻阅时的层次感与欣赏趣味。
虽然耗时五年,且在内容、装帧、印制各环节都采用了最高的标准和材料,但这套书的定价异常亲民。因为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和艺术,是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编写及出版团队的责任和义务。换言之,我们衷心希望能让所有的人看到美的作品,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留下永恒的文化印记,更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画艺术重新还原那一代人最美的心灵,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在新时代开拓进取,拥抱美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