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下午,由中国油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迹——雷波油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聚集了雷波的油画作品70余件,此次展览从绘画作品中去诠释这位中国油画家的内心迹象,领略中国本土油画的独特精神和气质,感受笔触之下那一份朴实的记写和渺远的诗意。
靳尚谊先生在雷波陪同下观看展览作品
中西融汇:在油画形式中探索民族语言
雷波,作为中国本民族油画语言的探索者,在面对中西绘画创作观念相互碰撞的问题之时,没有刻意逃避这些话题,而是一直忠于自己宽厚的内心。他的油画创作兼容“当代和传统”,包容“中和西”,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当下,没法不当代,离了传统,作品便没了厚度。中国人画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是中,但油画又如何能绕开西?”可见,思想的包容来源于他宽厚的内心,而作品的厚度也正得益于此。
展览现场
诚然,构建中国油画的独特精神和气质,是众多老一辈画家的使命,同时也是年轻一代始终绕不开的课题。自2005年,雷波便开始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油画语言的融合问题。十余年间,他数次到河南巩义石窟寺采风,到山西研究墓室壁画,感受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份斑驳的厚重,感受民族文化延续下来的血脉和气息。中国绘画讲究用线造型,追求的是平面感,是意境的无限延伸。而油画讲究的则是空间、光影、块面、色彩……如何用西画的语言来表现本民族的绘画传统与精神?如何将曹衣出水的婀娜,以及吴带当风的飞动,孕育在油画创作之中?或许,我们能够从本次展览的作品中思考出一个答案。
展览现场
历史感召:在近代思想的鸿蒙中汲取力量
绘画也是反思、关照历史的一面镜子。正如,雷波通过墨迹斑驳的绘画创作,写照出一批在近现代硝烟中思想者的人物面貌。身为一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油画家,他以一种向着往昔记忆的观看方式,回溯着过去百年间的社会变迁脉动,在近代思想的鸿蒙中汲取力量。李大钊、弘一法师……他们犹如划破黑夜的一道道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痕迹。用画笔重现这些历史人物,便是追溯历史发展的痕迹。
展览现场
雷波创作出《迹-3(弘一法师)》这样的油画作品,表现出他一念放下、万般从容的心态。他曾经是北京画院的党委书记、副院长,几年前却毅然辞去职务,将夫人、孩子安顿在北京,独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开始了闭关三年的潜心创作,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雷波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尝试体悟弘一法师的那一番心境。弘一法师正是他心灵上的的挚友,仿佛他们都在艺术才华方面显得孤寂。艺术可以安放自己的心灵,却无法改变历史的苦难,雷波只能寄情于创作,感受那一番“华枝春满”与“天心月圆”。
展览现场
真实温度:在身边的市井人物中感受当下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够反映生活,可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应该如何把握?由生活到艺术,中间存在很多环节,而写生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雷波既画过众多风景的写生,又画过众多市井人群的意写。山抹微云,柳棉芳草,参差人家,市井卷沙,在淡淡的一种味道中,诉诸人生的哀愁喜乐。社会百态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沉静淡然,不卑不亢。在黯淡的色彩中,却传递出人性的光芒。
展览现场
雷波通过如髹漆般禅修式的绘画创作,不仅封印了此时此刻普通人的形象,而且锁住了一份份鲜活柔软的情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既有他的中学同学,也有给他理了多年头发的老友,不同于历史情感的伟大叙事,这是独属于他个人的记忆碎片。他常常描绘人物背影,仿佛我们就置身于他们身后一般,带给观众十分真实的温度。
展览现场
迹,是事件,也是时间。她留下线索,等待我们捕捉。历史留下的,是迹;现在留下的,同样是迹。我们既是过去历史的回望者,同样也是现在历史的见证者,既然我们所处当下,就要关照当下,于身边的市井人物中感受当下真实的温度。浮生若梦,人世平凡,世事如跡,平淡如烟,感叹雷波跡写市井万象,于平凡处感受人间冷暖。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历
1965年生于广西。199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油画助教进修班,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1991—2007年,在广西美术家协会工作。2007年至今,在北京画院工作。
曾任广西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北京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展览海报
展览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油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
承办单位: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2日至10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部分展览作品
迹3
迹4
迹5
迹18
迹37
迹38
迹39
迹42
迹44
迹46
迹49
迹51
迹52
迹53
迹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