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北美电影市场,只有一部新片大规模公映。结果,环球影业出品的这部吸血鬼恐怖片《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The Last Voyage of the Demeter),并未能获得观众的欢迎。而《芭比》则连续第四周占据票房榜榜首的位置。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票房惨败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在2715家影院上映,仅仅获得650万美元开画票房,低于外界预期,再对照其4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很有可能会以亏本收场。
该片由拍过《无名女尸》等片的挪威人安德烈·艾弗道夫执导。片名中所谓的得墨忒耳号,读过布拉姆·斯托克那本吸血鬼元祖小说《德拉库拉》的人,或许会有一些印象——那正是主人公从喀尔巴阡山脉私人城堡远赴伦敦时所搭乘的那艘俄罗斯轮船。根据这艘货轮的船长的航行日志记载,船上的水手在一个月的航程中,不断人间蒸发,最后竟只剩他一人。而在轮船最终靠岸后,身兼舵手的船长,也被发现已经死亡,但他的双手却被绑在了舵轮上。
在原著小说中,这部分内容只是整个吸血鬼故事的旁枝末节,占据篇幅不过一个章节,甚至连船长叫什么名字都未交代。不过,本片编剧小布拉基·苏特(Bragi Schut Jr.)却脑洞大开、另辟蹊径,由看似毫不起眼的货轮入手,将其扩充成了一个类似《异形》的密闭空间恐怖故事,补足了布拉姆·斯托克原作中并未交代的那些细节:究竟在海上的这一个月里,得墨忒耳号上发生了什么。
说起来,自《德拉库拉》于1897年出版以来,各种话剧、歌剧、舞剧、广播剧、电影和电视改编版本层出不穷,但说到得墨忒耳号这部分的故事,以往可能只有2008年播出的一套名为《得墨忒耳号航行记》(Voyage of the Demeter)的BBC广播剧专门做过一番探究。因此,最新上映的这部《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单说其创意新颖,其实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不过,该片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目前仅有48%的新鲜度,被不少影评人吐槽还是落入传统吸血鬼恐怖片的窠臼,因为故事结局——所有人都死在了吸血鬼手中——早已人尽皆知,所以整个观影过程中很难让人有真正坐立不安的感觉。简而言之,就是吸血鬼这个题材,大家实在太过熟悉了,哪怕再怎么挖掘、拓展,仍免不了让观众感觉兴味索然。而这,或许也正是IP至上的好莱坞,目前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原本上周末还会有索尼影业的赛车大片《GT赛车:极速狂飙》(Gran Turismo)全面公映,结果却因为演员工会罢工,让索尼决定将公映档期推迟至8月25日。不过,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该片在英国等地仍按原档期正常公映,而在美国本土只安排了少数影院点映。
《GT赛车:极速狂飙》剧照
据说索尼方面希望能靠海外市场和北美点映场次的口碑,来为之后的全面公映提前造势;既然奥兰多·布鲁姆等主角没法亲自站台宣传,那就只能靠社交媒体上的观众“自来水”帮帮忙了。
有趣的是,《GT赛车:极速狂飙》目前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仅有60%,不过观众评分却高达98%。而在法国电影评分网站AlloCine上,也出现了媒体评分2.5分(满分5分),但观众评分却有4.2分的反差状况。如此一来,该片正式在北美上映后的票房走势,眼下还真不好说。
科威特和黎巴嫩观众涌向沙特观看《芭比》
再来看看排在周末票房榜头名的《芭比》,收获了3370万美元票房,势头依然强劲。上周,专做电影票房预售情况分析的Quorum公司发布一项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已看过《芭比》的北美观众中,有22%的人在疫情发生后压根就没有再进过电影院。另有11%的人想不起他们上一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时候。
而在海外市场,《芭比》上周末终于在中东部分国家开始上映,在阿联酋和沙特分别获得190万美元和18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不过,该片在科威特等不少中东国家依然遭禁,理由是该片宣扬了“与科威特社会和公序良俗格格不入的思想、信仰”,科威特电影审查委员会主席拉菲·艾尔-苏贝埃(Lafy Al-Subei’e)还表示,《芭比》宣扬的是“我们无法接受的行为和会让社会价值观变得扭曲的思想”。而在同样禁止该片上映的黎巴嫩,该国文化部长穆罕默德·莫塔达(Mohammad Mortada)则声称,《芭比》有悖黎巴嫩国民所信奉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但在同处中东的沙特,《芭比》却获得了相当出色的票房成绩,而且其中有不少贡献,据说就来自科威特和黎巴嫩的游客。甚至,在科威特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各种《芭比》观影科普文,诸如从科威特出发去哪处沙特影院最方便、影院安排的《芭比》放映场次情况等。
其实,同样的事情,不到十年前也在上演,只不过方向反了一反,是沙特人为了要看电影纷纷往邻国跑。当时的沙特,举国还没有电影院,不管是好莱坞大片还是埃及等中东邻国的热门影片,沙特人想要看,都得专程出一次国门。
2006年时有过一部名为《500公里外的电影院》(Cinema 500 km)的纪录片,说的就是一位沙特年轻人为看电影专门申请护照去了一次巴林的真实故事。更夸张的还在于,该片拍摄虽获得沙特文化部门的批准,并非禁片,但拍完之后却根本没法在本国上映,只能在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与观众见面,而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因为题材敏感,而是因为当时的沙特全境依旧还没有设立电影院。因此,据说光是2010年夏天,就有23万沙特游客专门飞往阿联酋,“仅仅是为看电影”。
历史上,沙特也曾有过大量的影院和观众,但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国内影院陆续关闭,从1983年至2018年的整整35年间,沙特全国一家经营性影院都没有,偶尔真有什么必须要看的电影,也只会采取在大礼堂里放投影的形式。2018年4月18日,历史终被改写,35年来的第一家影院在首都利雅得隆重揭幕,放映了漫威大片《黑豹》。
事实上,进入新千年后,沙特的电影工业就有了明显的进步:2006年出品了第一部商业片,有了第一位在银幕上抛头露面的女演员,慢慢也有了电影去威尼斯、柏林等国际电影节展映、参赛,还有作品被送去奥斯卡参加最佳国际影片的竞逐——但并非每年固定都送,过去九年间只有六年送选。
2019年4月,沙特政府宣布将投资350亿美元来建设影院。2021年,首届沙特红海国际电影节在吉达召开。同年,成立一年不到的沙特电影局(Saudi Film Commission)宣布要将沙特打造成世界级电影中心,建起一个年收入5亿美元的电影产业。而如今担任沙特电影局首席执行官一职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那部纪录片《500公里外的电影院》的导演阿卜杜拉·艾亚夫(Abdullah Al-Eyaf)。
《疯狂元素城》票房稳步攀升
票房榜上值得一提的还有皮克斯动画电影《疯狂元素城》。该片当初在北美的开画票房只有2950万美元,差不多是皮克斯诞生三十多年来最糟糕的首周末成绩。不过,上映两个多月后,其北美总票房已攀升至1.48亿美元,全球票房更是达到4.25亿美元,基本上已彻底摆脱了亏本的形势——尽管该片的制作成本确实高达2亿美元。
回头再看,《疯狂元素城》当初的开画票房,本就让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诚然,包括《光年传奇》在内的几部皮克斯近作确实都遇上了票房不再辉煌的困局,但《疯狂元素城》本身却有着相当不俗的观众评分,绝非什么粗制滥造的作品。造成首映票房低迷的因素纷繁复杂,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它又能在全球多地起死回生的原因,同样也非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但口碑效应肯定占了很大比重。
正如近期推出新版《忍者神龟》动画电影《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的派拉蒙影业所强调的,未来几年,好莱坞的动画市场将会迎来很多机会,因为几大片厂都发现,相比制作成本不断飙升的真人电影,反而是动画电影在制作成本上相对稳定,盈利有保障。
不过,《疯狂元素城》的制作成本高昂,再加上远赴戛纳电影节全球首映的宣发支出,总成本已赶上了今年夏天的几部真人大片。对此,皮克斯主席莫里斯(Jim Morris)曾解释说,好莱坞目前只有皮克斯动画和迪士尼动画这两家工作室,还在坚持“美国制造”,其余竞争对手,早就都采取大规模外包模式,由此大大降低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而皮克斯之所以坚持如此,恐怕也是想要承担一些行业责任,希望好莱坞的动画血脉可以薪火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