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娱乐 > 正文

《小小的追球》VS《漫游记》:不同旅程,各自精彩

2020-01-11 10:31  澎湃新闻   -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几年来,旅游类综艺也扎堆出现。早一些时候,观众比较耳熟能详的有《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带着爸妈去旅行》《一路上有你》等等。而今,每一年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都会推出多档旅游类综艺,比如近段时间播出的有腾讯视频的《奇遇人生》,爱奇艺的《女行3》《慢游全世界》《丹程》,芒果TV的《妻子的浪漫旅行3》《野生厨房2》《小小的追球》,安徽卫视的《蜜食记5》等。
 
《漫游记》海报
 
《小小的追球》海报
 
旅游类综艺更迭
 
旅游类综艺有一个发展历程。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台就出现不少旅游节目,其形式大抵是棚内主持+棚外纪录摄影,以教科散文式的旁白+风光片式的画面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与世界的异域风情,强调的是知识性、科普性与娱乐性的结合。
 
《正大综艺·世界真奇妙》截图
 
如今,旅游类综艺几乎都是以明星真人秀的形式出现的,旅游节目呈现的不仅仅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建筑文物与民风民俗,明星在节目中的“秀”也是节目的一大核心。
 
因此,旅游类真人秀不约而同地凸显出了“游戏”色彩。并不是说让明星在旅游目的地玩游戏,而是明星并非纯粹旅游,节目带有很强烈的剧本性和设计性。比如一堆明星出游,但节目的经费有限,到了目的地不是想住高级旅馆就住高级旅馆,也许是好几个人挤在廉价旅馆里,为的就是让明星“吃苦”。
 
《花儿与少年2》中许晴痛哭,是节目强调的“本期看点”
 
让明星“吃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旅游的难度增加了,观众这才有机会看到明星的窘态。比如他们吃不惯、睡不好、迷路、晕车、缺钱、崩溃哭泣……与高高在上、光鲜亮丽的明星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可迎合观众的窥私欲。另外一个是,资源有限有可能成为矛盾的源头,明星会因为资源的分配起冲突,有冲突就有爆点。比如《花儿与少年2》后面就“撕”得很厉害,节目最后完全脱离掌控走向崩塌。
 
这之后,其他主打“撕”的旅游类节目反响平平。一方面,在《花儿与少年2》面前,它们都是小巫见大巫,观众也渐渐看清节目的套路,知道剧本压倒一切。另一方面,明星低幼的生存能力与鸡毛蒜皮小事就哭哭啼啼的作态,也是让观众看得心塞,毕竟旅游类节目的基调本该是放松、愉快、有所得,而非撕来撕去作天作地悲春伤秋。之后的旅游类综艺渐渐走出“撕”或“煽”的泥淖,其大抵有四种面向。
 
第一种是新生代流量明星的出游,比如《横冲直撞20岁》《青春的花路》,突出粉丝向。
 
《横冲直撞20岁》,火箭少女101的11位成员参与
 
第二种是“旅游+”,以旅游为载体,辅助其他主题延展,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是旅行+夫妻关系观察;《一路成年》,是旅游+亲子关系观察;《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是旅游+闺蜜关系观察。
 
《妻子的浪漫旅行》主打夫妻观察
 
第三种是撇去有关旅游的种种设定和制式化任务,让旅游回归纯粹的旅游本身,休闲看山水,惬意享生活,比如《慢游全世界》《漫游记》。
 
《慢游全世界》海报
 
第四种是走人文路线,将旅游作为观察自我、省思人生、了解社会、传递责任的一种方式,比如《奇遇人生》《小小的追球》。
 
第一种带有鲜明的粉丝向色彩,突出分众化;第二种相较于旅游来说,更重要的是观察与主题,旅游不过是一个载体。当前看来,旅游类综艺的主要两个发展方向是第三种与第四种。时下热播的《漫游记》和《小小的追球》,正是这两类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各自表现如何?
 
《漫游记》:让旅行真正慢下来
 
《漫游记》的定位是“散文体美食旅行真人秀”,两个固定MC是70后男神钟汉良和95后德云社少爷郭麒麟,他们俩将携手展开一次12城关于美食与文化的故事之旅。
 
《漫游记》两个固定MC,钟汉良与郭麒麟
 
不同于以往旅游类综艺的种种复杂设定,《漫游记》标榜为“无规则、无目的、无任务”,不像以往旅游综艺又是限制你花钱,又是给你布置任务,《漫游记》清清爽爽地就是来旅游的,由嘉宾自己制订路线和方案,就像是嘉宾的自由行,有返璞归真之感。
 
只不过,散文体并不代表着清汤寡水地闲逛与记录,因为观众根本不缺以旅游地风光展现为主的视频内容。观众拒斥刻意安排的意外,是他们更想看到自然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在环境中的自然反映。对于《漫游记》来说,它要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必须做到两点:一个是人物关系有意思,一个是让人物自然自发地进入到环境中去。
 
钟汉良和郭麒麟的组合,很清新,令人眼前一亮。两个人都是那种随和、好相处的人,个性形成互补,钟汉良高度自制、心思细腻、感受力强,郭麒麟随心所欲、随性爽快。就像郭麒麟说的,“在相声中,我是个逗哏,而哇哥却像是整个旅行中的逗哏,主导着这次旅行。我倒像个捧哏,没有方向,没有规划,随心而行。”
 
钟汉良与郭麒麟两个人原本并不熟悉,在一开始的采访中他们就说到了,只是以前工作中见过两三次。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自由行,会选择一个不熟悉的旅伴。因此,首期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并不太足够,亲昵度欠缺,火花不足。好在随着节目播出,彼此更加熟识与了解,钟汉良和郭麒麟多了默契,少了提防,像是好友出行,互动自然舒服多了。
 
《漫游记》虽说是“无任务”,但还是不定期会有飞行嘉宾。有飞行嘉宾就意味着钟汉良和郭麒麟有接待飞行嘉宾的任务。可以理解节目组的用意,以飞行嘉宾来增加新鲜感。但总体来看,笔者认为飞行嘉宾的设置不算成功。像飞行嘉宾李晨(参加第一期和第三期),侯明昊、何杜娟(参加第五期),跟钟汉良、郭麒麟都不算熟识,一路上就有一种大家强行在一起游玩的“任务感”,做节目的意味就比较明显。尤其是第三期无意中提到,李晨是凌晨四点抵达当地,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参与节目录制,所以他一路上很疲乏,哈欠连天。节目倡导的是无目的地漫游,但带给飞行嘉宾的却是高强度的“工作”,这与节目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飞行嘉宾的安排比较刻意
 
李晨早上四点多的飞机,白天立即投入拍摄,直接在躺椅上睡着
 
再来看人物自然进入环境这一点。《漫游记》给了两个MC更大的自由,比如他们自行安排路线和行程,虽然这背后依旧有剧本干预。比如《漫游记》的搭配,跟韩综《旅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两个人的自由旅行。在《旅行者》中,柳俊烈到达古巴之后得自己找旅馆,得自己找WIFI,出行得自己联系交通工具……这让《旅行者》更接近真实的旅行,明星是真实进入到环境中去,因此柳俊烈会碰到种种意料——比如发现旅馆几乎人满为患,发现古巴的WiFi是某些地点才有供应,等等。但《漫游记》中,节目组早就把一切安排地妥妥当当。像钟汉良和郭麒麟抵达当晚住的是当地一家知名的旅馆,一人一间高档又舒适,这是节目订好的;钟汉良和郭麒麟从甜品店出来打算去看日出,一辆SUV也停放妥当,这是赞助商安排好的;虽然他们俩接受采访称去吃甜点是兴之所起,但之后的做甜点植入的酸奶广告,又验证了这其实是有台本……
 
韩综《旅行者》中的柳俊烈和李帝勋
 
撇开这个不说,《漫游记》整体是“漫游”,不仅仅是“抵达”,还有深度“体验”,明星真实地进入到环境中去。因此,钟汉良和郭麒麟时不时会有一些散文体的画外音,以抒情的口吻总结所思所想。美中不足的是,感悟太多,鸡汤味太重,不见得都是嘉宾的自行感悟,而是节目忙不迭地强塞。
 
类似的散文体感悟,不要太多,否则鸡汤味浓
 
以首期节目为例,笔者统计下来,78分钟的时长,钟汉良和郭麒麟总共说了不下10次的画外音。画外音或是做一些旅游景点的背景资讯介绍,或是以散文抒情的口吻提炼、总结旅行感悟,偶尔显得矫情。除了画外音外,也插入10次左右的对钟汉良与郭麒麟各自的访问,主要是针对节目中两个人的一些小分歧,让他们各自阐述自己的想法。
 
无论是画外音感悟,还是插入式访谈,完全可以更少更精炼一些。它们的无处不在,可能会破坏节目的节奏与连贯性,并且显得刻意。节目组是希望通过画外音与访谈向公众传达出更多的一些信息,但这种“直给”的方式,是笨拙而生硬的,聪明的做法是透过更多的细节,让观众有旅行的代入感,自行去领悟与感受。
 
《小小的追球》:有意义,有意思
 
与《漫游记》的无目的旅游截然不同,《小小的追球》是带着鲜明目的出游的。《小小的追球》原来叫《赶在一切消失前》,就直截了当说明了此次旅游的目的地和宗旨:去看那些即将消失的美景,去唤起每个人保护地球的意识。黄子韬为节目发起人,邀请了周冬雨、王彦霖、尹正组成“追球团”。
 
《小小的追球》的四幅单人海报强调的是,“去改变,去守护,去探险,去抵达,赶在一切消失前”
 
节目伊始画外音说道,“每时每刻,都有美好的事物在消失,赶在一切消失之前,我想去看看”(黄子稻);“现在就出发,去看冰川,看北极熊,用眼睛去记录,用双脚抵达”(周冬雨);“想知道北极到底有多冷,冰川是咸的吗,想让更多人知道,那些正在消失的美好”(王彦霖);“可能有很多人正在为保护地球做出努力,我也想去拜访他们”(尹正)。
 
这段文案写得好,为整个节目定了调,也让节目与其他旅游类综艺产生了差异。如果说以往的旅游类节目更多是在旅行者身上做文章——旅行的“奇遇”怎么改变旅行者的“人生”;那么《小小的追球》的格局可能要更大一些,它还有社会意义层面的反思——为什么这样的“奇遇”即将消失?
 
《小小的追球》首站选择北极。众所周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川正在不断消融。据科学家测算,北极地区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2016年以来,北极中心区域冬季多次出现爆发性增温现象,使得2016—2017年北极年最大海冰覆盖范围达到了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目前夏季海冰覆盖面积也缩小约30%。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正在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深远后果。可能有些人事不关己地认为,冰川融化就融化了,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受威胁也无所谓,但实际上海平面的上升会直接影响着全球高山地区的6.7亿人口和低洼沿海地区的6.8亿人口的生活。
 
《小小的追球》希望唤醒观众的环保意识
 
因此,单单从节目的立意上看,《小小的追球》是有亮点的。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小的追球》以可能消失的美好,唤起观众的共情,传递保护自然的理念。那些美好越是极致、越是动人心魄,它们即将消失会给观众带来更大的心理冲击。
 
美好事物的消逝,总是让人心碎
 
这一类型的综艺很容易做得刻板、说教或者假大空,因为很多嘉宾会不自禁地把自己当做“拯救者”,有一种俯瞰或施舍的心态。《小小的追球》彻底杜绝了这一点。节目组做得很好的一点是,它们在节目中一再强调“追球团”的身份,是“访客”,真正唤起“追球团”的谦卑与敬畏。
 
就像他们到北极熊的故乡朗伊尔,这里北极熊的数量多于当地居民的数量,学会射击是当地居民的必备技能。人类需要保护自己,他们随身携带的枪里装有5发子弹。如果外出遇到北极熊攻击,那么前4发子弹会打到天上或其他地方去,只是为了吓走北极熊,可如果北极熊还是继续袭击,那你就瞄准它的头部开枪。但当你结束这里的旅行时,你不会再回来,因为这里的人们会永远恨你。这是对每个访客的警告: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领地,哪怕我们拥有更高等的智慧,也无权去破坏和伤害。
 
这样的警告,能够唤起大家的敬畏心
 
《小小的追球》“有意义”,但跟观众预想中的像《奇遇人生》那种安静、严肃、沉稳的氛围不同,《小小的追球》闹腾搞笑,节目一点不苦大仇深,非常“有意思”。这得归功于“追球团”的四个成员。
 
黄子韬堪称综艺小神兽,在他的身上,感性、耿直、急躁、孩子气、中二、无厘头、沙雕、热血、自嗨、少女心等气质,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他脑回路清奇,常有跳脱出观众想象的言行举止(梗),但黄子韬的造梗并不刻意,自然而然,就连他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难得的孩子气,让黄子韬本身就像一个“梗”本身,他像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
 
比如黄子韬“扶”北极熊那段。嘉宾需要敲落20块冰块,让北极熊仍站立在“冰面上”,黄子韬一马当先,“这游戏我玩得太厉害了”(他很爱立flag),结果三秒打脸(永远帅不过三秒),北极熊快即将滑进冰河,每个人的神色都紧张起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子稻冷不丁地伸手把熊扶了回来,“起来一点,这么往下干啥”。其他仨人的表情都惊呆了,观众大概也是如此——没有人想到,还有这等操作。
 
黄子韬堪称“综艺神兽”
 
除了黄子韬外,周冬雨直率可爱,与其他三个男生毫无违和地“称兄道弟”;王彦霖与尹正都是搞笑担当,一个自带“二”的气质,一个是一本正经地冷幽默。“追球团”的整体综艺感太彪悍了,黄子韬到哪了,笑点就到哪,很好地平衡了环保类综艺主题的严肃性;以娱乐性的外壳包裹比较深沉的内涵,也有助于受众面的打开,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如此。人物关系有意思,景色有看点,节目的导向还有意义,《小小的追球》能在豆瓣拿到8.9分的高分,也不意外。
 
“追球团”成员的综艺感都杠杠的
 
旅游类综艺一直长盛不衰,主要是它是观众的“刚需”——观众都有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逃离梦。做好旅游类节目或许也没那么难:有好看的美景,有有趣的灵魂,或者再附着一点有意义的思考。《漫游记》与《小小的追球》虽旨趣不同,但有着各自精彩,倒不妨看起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在北美好评如潮的《别告诉她》,国内观众会喜欢吗
下一篇:林行止|是否美丽,“民意”说了算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