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生死抉择》、《烈火中永生》、《焦裕禄》
不论是“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江姐、赵一曼、董存瑞,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世纪以来的任长霞、杨善洲、郑培民、邹碧华等等……这些银幕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孔繁森》剧照,高明饰演孔繁森
《任长霞》剧照,张瑜饰演任长霞
与历史上那些垂范全国,妇孺皆知的共产党员形象遥相呼应,近二十年来,英模纪实和扶贫脱困题材中涌现的共产党员形象也分外生动鲜活,这不仅表现在传主的事迹往往一经媒体报道,电影创作工作者们便很快捕捉到选题的时代意义,继而在较短时间内拿出作品。《刘胡兰》、《赵一曼》
回首“十七年”时期,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同年推出电影《董存瑞》。演员张良饰演的战斗英雄,在敌人碉堡下举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堪称新中国影史上的经典画面。《董存瑞》剧照,张良饰演董存瑞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聂耳》,演员赵丹将作曲家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心路历程演绎得惟妙惟肖。《聂耳》剧照,赵丹饰演聂耳
1965年,在“共产主义战士、最美奋斗者”雷锋因公殉职的三年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电影《雷锋》,则第一次在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上表现出新中国电影人的时代敏锐度。《雷锋》剧照,董金棠饰演雷锋
“那段时间,大银幕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非常多,比如建国十周年时推出的电影《青春之歌》,反映的就是一位知识女性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但相应的人物传记片并不算多,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领袖人物不适合直接反映,像《南争北战》里解放军首长只能拍到师一级。另外就是,尚在世的英雄一般不拍。还有当时的主流文化心态是,功劳不能简单归为个人努力,而是在党领导下集体的成绩,集体主义价值观至上。”石川认为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转变,“开风气之先的是凌子风导演、孙道临主演的电影《李四光》,这同当时再提‘向科学进军’,以及‘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不无关系。”《青春之歌》海报
《李四光》剧照
在大银幕上反映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也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以突破。“1978年,根据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中,第一次出现了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分别由北京人艺的老戏骨于是之,和后来成为饰演周恩来特型演员的王铁成饰演。1979年,还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又推出了反映周恩来在山城重庆领导《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电影《报童》,王铁成再次出演周恩来。”石川点评说,作为特型演员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演员,王铁成在1992年出演电影《周恩来》可谓迄今为止,中国大银幕上反映领袖人物的巅峰之作,“王铁成在片中穿的中山装,都是摄制组特意在北京毛纺厂找到当年为周总理总制作服装所剩余的一些布料,为他量身定制的。”《周恩来》截图,王铁成饰演周恩来
在石川看来,国产人物传记片在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另一个转向是历史片的“文献性”特征在强化,相对的,“故事性”刻意拔高的成分在减弱。“历史文献片的要义在于必须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创作上虚构的空间不大。这同改革开放后,不少创作禁忌的打破不无关系。个人意见,整体完成度最高,剧情最扎实,人物最有魅力,生命力最长的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91年推出的《开天辟地》。别的不说,单是第一次把李大钊(孙继堂饰)、陈独秀(邵宏来饰)的形象推上银幕,就是创作上的一大突破,更不用说这两个人物的艺术呈现深入人心,广受好评。”《开天辟地》剧照,李大钊(孙继堂饰)、陈独秀(邵宏来饰)
1991年峨嵋电影制片厂推出的《焦裕禄》,是上世纪90年代大银幕上共产党员人物传记片的一个高峰。“特别是火车站送一位南方技术员的那场戏,焦裕禄(李雪健饰)的肝疼病犯了蹲在地上,脸上的灰尘和汗水混在一起,看着就让人心疼。”《焦裕禄》海报
199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推出的《蒋筑英》,则是这类人物传记片中将新中国受党教育的一代知识分子形象立了起来。作为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后,中国知识阶层的代表人物,蒋筑英在某种意义上看并没有钱学森、邓稼先等大科学家们的彪炳勋业,但恰恰是他作为基层科研人员的身份,以及他以《红烛》自励,刻苦攻关,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不仅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群体的一个缩影,更鼓舞起人们再度“向科学进军”的壮怀。“蒋筑英虽然是80年代的楷模人物,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社会上‘脑体倒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电影的推出,也显现出电影人对时代症结与呼唤的回应。”《蒋筑英》剧照,奚美娟饰演妻子路长琴,巍子饰演蒋筑英
在石川看来,《蒋筑英》的成功同巍子和奚美娟,这两位当年北京人艺和上海人艺知名演员的性格化演绎密不可分,“《李四光》推出的年代,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知识分子的概念化形象,创作上难免还有些‘图解’的痕迹。《蒋筑英》中两位主演调动起各自的生活经历,演活了彼时知识分子家庭的悲欢离合。特别是那场夫妻两人在斗室,丈夫俯身在板床上彻夜演算,身上穿个有破洞的白背心,妻子则在一旁扇着芭蕉扇陪伴的戏,但凡有过高校、科研院所生活的观众都不会陌生。”李雪健饰演焦裕禄时不到40岁
李雪健饰演杨善洲时57岁
即便是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传记片也不应呆板或模式化。尹力导演的《张思德》(2004)《铁人》(2009)都采用了黑白影像,却以小见大在大银幕上树立起工农兵形象的典范。《铁人》剧照,吴刚饰演王进喜
“《张思德》把战士身上那种淳朴,那种原生态,非常具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化以后,变成了一种轻喜剧的形式,大家从角色的身上看到了根据地普通战士的淳朴,具有原生态的人格魅力。而用这样的方式来对英雄的生命价值进行阐释,就会使过去让我们觉得很遥远的英雄形象变得特别亲切,特别有温度,大家也愿意去亲近他。在传记片的风格多样化方面,融入了喜剧的元素,融入了电影的特定表现手法,使得人物传记片获得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新面貌。”《张思德》剧照,吴军饰演张思德
“主旋律电影,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电影也要在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观众口碑好,市场回馈积极的电影大都存在一个共性:这些英模人物首先都有一个立得住的‘大动机’,没有这个,英模人物就失却了高度,成为泯然众生的凡夫俗子。但在人物塑造上还应该有一个‘小动机’,个人对于事业的执著,一定要从他的内心世界多方开掘,如此人物性格才有层次,变得丰富立体。否则就会陷入模式化的窠臼,沦为招贴画,经不起观众和时代360度的检验。”石川说。石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