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九,是画家黄永玉的生日——按虚岁来算,今年他98岁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日宣布黄永玉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三部《走读》开始预售并向黄永玉贺寿,也与第一部《朱雀城》在黄永玉90岁生日时初版遥相呼应。

《走读》写了啥?“浪荡汉子”闯荡大上海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从《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第一部《朱雀城》开始,8年时间里,黄永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262万字,包括84万字的《朱雀城》,130万字的《八年》,48万字的《走读》(1、2)。

黄永玉曾在上世纪40年代尝试写作《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但直到2008年85岁之际才重新正式开笔。这部“长河”式的小说沿途景致异彩纷呈,境界开阔,气象雄浑。新作《走读》笔力未见丝毫减弱,和13年前的从容、沉稳、诙谐、活泼风格保持着连贯与完整。

黄永玉近照。(图片来源:中新网)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洋洋数百万言,刻画了主人公张序子的传奇:屡屡行走在刀锋边缘,却总能逢凶化吉;胆大不信邪,身无一文走遍天下;侠义莽撞,赤手空拳为朋友仗义;他轻信,常常受骗上当,又敏锐,分辨得出人家的好意;他不是贾宝玉,却得男女老少倾心;他心软多情,为了一些人和事终身牵挂;他勤奋能吃苦,痴迷于天底下最费力的木刻艺术。

《走读》跟着张序子的足迹,从赣州到上犹到广州到厦门到上海到台北到香港,刻画了一群艺术家、文化人生动活泼的性情样貌以及各地独特的风俗人情。

小说中的人物形形色色,如中山大学教授、老木刻家刘仑的木刻“严谨规矩讲究的线条和黑白关系……他把天上的云看透了”;作家、翻译家楼适夷“翻译的高尔基的《人间》最能让人看得懂,最亲切”;木刻家麦杆的家被众人当作“木刻协会的会场。在那里开心,在那里争吵,讨论重要的事务,搞选举,分配职务。情感丰润至极,真诚至极”。

书中还有大量笔墨写李桦、余所亚、章西厓、陆志庠、黄裳、汪曾祺、臧克家、黄苗子、九叶派曹辛之、女诗人陈敬容等,这些人物各具性情,形成了一种生动的文化景观。“无愁河”系列描绘的人物上百位,风流蕴藉,都是作者相遇相知铭刻于心的记忆,作者用心刻录,专此存照。

黄永玉新书《走读》(1、2)封面。(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中新网)

“走读”之后还将继续写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黄永玉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黄永玉1924年生于湘西凤凰,知名作家沈从文是他的姑表叔叔。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永玉开始木刻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更是广为人知。

12岁时,黄永玉离开家乡去厦门集美学校求学,不久抗战全面爆发,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他说自己“靠捡拾路边残剩度日”,跟着老百姓躲日本人,在闽东南流浪,用脚走过千里万里。

因为热爱木刻,黄永玉像找到父亲一样认准了“木刻工作者协会”,以此结交气味相投的朋友,也遇到了一生的爱人梅溪。

“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98岁黄永玉的人生跟时代和历史紧紧地缠绕。在新作《走读》里,他有一段自况:“我也不清楚,一辈子不晓得从哪里得到和敏悟。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不骚心,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无愁河”三个字的来历。

令人钦佩的是,继《朱雀城》《八年》和《走读》后,黄永玉还将继续创作,他想讲完这个浪荡汉子的一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