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关注 > 热点 > 正文

前进吧,去科技路上磨砺青春

2021-09-01 06:59  光明网   - 

  【观察者】  

  作者:高洁雯(80后青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业务主管、工程师,研究领域为科技管理、人事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面对艰辛的科技攻关,青年人不负众望、勇当先锋。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国大地。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而广大青年,恰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群体。

  心怀科技报国之志,青年人敢担重任,不畏艰难。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坦途,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从立项到首发,十年磨一“箭”,先后突破247项关键技术;之后“长五遥二”意外“折翼”,艰难时刻,攻关团队仍砥砺前行,908个日夜,三次归零、40余次关键技术试验,终于让“长五遥三”整装归来,实现了之后的100%成功发射。而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仅有32岁!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向“长五”团队一样,接过时代赋予的使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科技等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

  投身科技报国之业,青年人胸怀祖国,矢志不渝。百年前,民族存亡之际,无数青年志士奋起寻求救国强国真理。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等一大批青年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报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国家科技实力显著提升的今天,青年们接过了先辈的接力棒,投身科技报国事业,从“嫦娥”探月到“北斗”组网,从“天问一号”火星征程到“人造太阳”首次放电,取得了多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报道统计,嫦娥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35岁。无论是在哪个时代,爱国都是青年科技人才永恒的底色。

  2019年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科学家迅速响应,在疫苗研发、大数据分析、零延迟远程诊断等方面,展示了先进的科技实力,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其中,涌现出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面对严峻挑战,勇于探索,展现出青年一代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我们欣慰地看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正在践行热爱祖国、攻坚克难的初心使命,他们的事迹是无数青年人为梦想而奋斗的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动人故事,将激励着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在交流中碰撞出灵感,在合作中取得进步,为科技强国建设迸发更多的青春能量。

  前进吧,青年人。去科技路上磨砺青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印度北方邦68人死于不明原因发热,包括40名儿童
下一篇:塔利班庆祝“胜利时刻” 美国网友:20年战争我们得到了什么?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