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国际 > 正文

马来西亚总领事:安瓦尔的“昌明大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共鸣

2024-11-05 08:53 央视新闻  -  315003

11月4日至7日,应中方邀请,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工作访问。这已是安瓦尔2022年就任总理以来第三次访问中国。

此前,安瓦尔曾于2023年3月首次以总理身份访华,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在北京会见中方领导人;同年9月,他二度访华,出席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此外,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应安瓦尔邀请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9月,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以来首次访问东盟以外国家。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大会发表演讲 

 

 

 

2023年9月17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开幕。图为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网 图

 

 

针对安瓦尔的第三次访华,马来西亚媒体梳理说,他的一大重点是为马来西亚“找钱”,5日他会参加上海进博会活动,通过商务会议吸引中国投资,尤其是科技、再生能源、金融等领域,在其努力“拼经济”的任期内为其国家拓展商机和市场。在北京,他会展开“旋风式访问”,在不到半天的时间里,除了前往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将与中国企业举行商务会议、参观北京华为公司、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等。

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也是“中马友好年”,中马高层频繁互访。新华社时评曾表示,务实合作是中马关系提质升级的持久动力。截至2023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马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今年8月底,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陆续抵华。分析人士认为,即使外界炒作两国的领土争端,两国合作势头也未受影响,安瓦尔政府在去年还在制裁压力下“逆势”宣布华为公司为该国第二个5G网络基础供应商;安瓦尔今年7月表态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其即将于2025年开启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任期也受到了中方的全力支持。

“50年的历程里重要的时刻不胜枚举,两国的互信和互助很是突出。”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穆罕默德·阿克玛·宾·阿卜杜·瓦哈布(Muhamad Akmal Abdul Wahab)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在穆罕默德·阿克玛的讲述中,对马来西亚这样一个文化多元、族群交融的国家而言,对外贸易始终重要,对华关系尤甚。而安瓦尔基于马来西亚本国特点提出的“昌明大马”等理念,与中方的许多看法也不谋而合。

以下为专访实录。

马来西亚驻昆明总领事穆罕默德·阿克玛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许振华 图

 

 

“50年来持续地共同努力”

澎湃新闻:今年是中马建交 50 周年。在你看来,中马建交50年来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穆罕默德·阿克玛:如果我们看着会议厅里的这些照片,就能看到中马双边关系中的许多重要瞬间,这是我在办公室里反复看到的画面。比如,1974年,时任总理拉扎克对中国开展了历史性的访问,这是中马建交的时刻。

50年的历程里重要的时刻不胜枚举,两国的互信和互助很是突出。2013年,习近平主席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就是在那年,两国决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今,两国的高层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国际层面上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国对马来西亚的主要关切颇为支持,两国都支持各个国家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权利,都认可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去年,马来西亚现任总理安瓦尔两度访问中国,在第一次访问中前往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在第二次访问中来到广西南宁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层互访对两国关系颇为重要。

如今, 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最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有着许多引人注目的项目,比如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由中企承建的马来半岛东海岸铁路。这些项目为彼此带来了实打实的成果。

民间交流也颇为频繁。去年12月,两国实现相互免签。6月,中方同意延长对马来西亚公民免签政策至2025年底;作为互惠安排,马方延长对中国公民免签证政策至2026年底。50年来,两国持续地共同努力,促成彼此的繁荣。

总领馆内陈列的中马双边关系史上的重要时刻照片。澎湃新闻记者 许振华 图

 

 

澎湃新闻:你刚提到“马来西亚的主要关切”,可以举个例子吗?

姆罕默德·阿克玛:马来西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是强有力的倡导者。中国长期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事业,认为各方都应共同努力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停火止战。两国都全力支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重启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而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在出口业上有许多关键产品,比如咖啡、榴莲。中方已表示,愿进口更多马来西亚优质农产品、电子电气产品、清真食品和绿色产品。

澎湃新闻:如你所说,马来西亚物产丰富,也在供应链中的多个环节有所参与。这些领域的中马合作近年有什么新的进展?

穆罕默德·阿克玛:贸易一直是马来西亚国家经济的立足点,我们与世界各国展开贸易合作,尤为看重对华贸易。其实,棕榈油也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出口物产之一,对中国出口棕榈油的议题在马来西亚业界越来越重要。

为了推广对华合作,马方在中国设有贸易办公室、投资办公室、农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旅游业办公室等。这些办公室分别设立在不同的中国城市,比如北京有农业、教育,成都有贸易。昆明总领事馆一直在与这些机构密切合作,寻找合适办法向中国推广马来西亚,尤其是强调马来西亚作为旅游业目的地和留学目的地的意义。

在中国的定义中,云南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我们注意到了中老铁路的开通,也注意到了云南和老挝、越南接壤领土上的陆路口岸。这都是地理上互联互通的体现,马来西亚也能从中获益。

从领土面积来说,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大国,其陆地面积还没有云南大。所以在双边往来中,马来西亚似乎更像是个整体,而中国不同的省份的情况略有不同。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办公室在中国试图开拓机会时,也由此更关注不同的商业社群会有怎样不同的兴趣和特点,比如云南的特色产品有咖啡、菌菇、烟草、茶叶等。

马方也希望中国企业能看到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商机。马来西亚清真认证单位JAKIM已经获得全球40个国家有关机构的认可,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对伊斯兰世界具有权威性,中国企业可以经由马来西亚进军海外广大的清真市场。

马方也始终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和其他国家、其他企业展开竞争,才能在中国的市场上取得成就。

从“向东看”到“向中国看”

澎湃新闻:现任总理安瓦尔提出了“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理念,这一理念也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赞扬和认可。然而,中国民众对此了解不多,请你介绍一下其具体内容。中马合作还将如何助力马方深化这一理念的实践,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领域?

穆罕默德·阿克玛:“昌明大马”名称MADANI是几个马来语词的字母缩写合体,包括永续(keMampanan)、繁荣(kesejAhteraan)、创造力(Daya cipta)、尊重(hormAt)、信任(keyakiNan)和关怀/同情(Ihsan)。如果将MADANI直接翻译过来,则是“马来西亚文明”的意思。这是马来西亚有关人性、良政的价值观,涉及公平、公正与有效的治理。

2023年1月,安瓦尔总理首次将这一理念引入国家政策。我们能看到,这一理念和中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有所共鸣的。二者都强调革新、关怀、同情、包容性、互相尊重。

在马来西亚,这一框架旨在通过关注财政可持续性、卓越治理和有效服务的提供来增强国家竞争力。如果我们将这样的理念落到实处,对民众是有所裨益的。实际上,这也不是马来西亚社会中的新概念了,许多人往往会提到很多类似的想法。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对马来西亚来说,宽容、互相尊重至关重要。“昌明大马”意味着马来西亚的良善治理不是只关乎某个特定的族群、某个特定的群体。

澎湃新闻:安瓦尔还曾表示,前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马来西亚“向东看”政策如今也应该包括中国。这要如何理解?

穆罕默德·阿克玛:一直以来,马来西亚都认可向其他国家学习发展经验的意义。我们希望能学有所成,并要从“最好的经验”中学到东西。向东学习的议题要追溯到马哈蒂尔上世纪80年代的思索。当时,他主要关注的对象是日本,马哈蒂尔也对日本现代化的成就赞赏有加。

安瓦尔如今在马来西亚“向东看”议题中特别提到中国,其实并不让人惊讶,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而且中国还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铁路、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先进的技术,这是马来西亚可以学习的地方。实际上,很多中国造车品牌已经进入了马来西亚市场,比如比亚迪;马来西亚国产汽车品牌宝腾(Proton)也和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消息人士称乌方对俄罗斯多家银行发动网络攻击
下一篇:因火车站倒塌事故,塞尔维亚交通部长宣布辞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