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文电视台(记者 万瑜)11 月 28 日至 29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 — 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的第十届中国 — 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以 “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谋发展、共话未来” 为主题。
与会嘉宾们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匈牙利总理政治政策主任欧尔班・鲍拉日指出欧洲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需寻找更多确定性,而中国在多领域成果丰硕,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能给欧洲带来确定性;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肯定了 “一带一路” 倡议的积极意义及中国投资对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助力;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外交部前部长阿德里安・塞维林强调世界秩序变化背景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应加强合作实现共赢;黑山议会前议长、黑山前驻华大使达尔科・帕约维奇阐述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黑山投资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米提克提及中国与塞尔维亚关系提升、经贸合作深化以及塞尔维亚对中国相关国际倡议的支持;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前部长阿里安・斯塔罗瓦强调了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积极贡献与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的意义;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荣誉教授科斯塔斯・古利亚莫斯呼吁欧洲国家重视与中国合作,摒弃 “西方中心论”,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平等对话。
而前意大利众议院议长 、意大利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琳 - 皮维蒂在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她表示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享有盛誉的论坛,尤其在当下复杂关键的时刻,这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欧洲研究所推动的国际会议,是对话和重建共同愿景的宝贵资源,有助于促进国际社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她还特别赞赏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的发言,认为其深刻洞察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从欧洲角度回顾,柏林墙象征性倒塌后的这些年,欧盟不断推动扩大,新成员国加入,共同政策不断完善,各领域都在发展壮大,立法机构也趋于完备,准则和条例能应对更高复杂性。
在当下科技发展带来的众多挑战中,她着重聚焦人工智能系统快速发展这一极具颠覆性的挑战,从人文角度尤其是语言学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她先是提到欧盟于 2024 年 7 月 12 日颁布的《人工智能法》,指出虽然人工智能系统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且技术研究众多,但它与社会系统的深层次互动以及跨文化的多层次复杂性却较少被探索,在解释和预测方面也较欠缺。
在对人工智能系统采取人文主义特别是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时,她重点关注两个研究领域。一是人工智能系统的表现及影响,包括用户接受方式等,像不同文化背景下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可能存在差异,会导致不同后果,并且文化认同也会影响个人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比如在媒体和娱乐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知识产权和版权制度影响巨大,市场价值链会因人工智能引入发生重大改变。
二是系统的训练等深层次问题,研究表明算法训练质量对人工智能模型有效性至关重要,特别是数据和数据标签以及提供数据的机制方面,而目前人工数据标注劳动力市场附加值低,存在与机器效率竞争以及道德疑虑等情况,且标注本身常因质量问题导致系统出现错误和文化特异性,为解决这些,有不少研究在尝试补偿数据集中可能隐藏的偏差等。
同时,《欧洲人工智能法》规定了引入公平标准等内容,一些研究也在探索如通过故事形式上传数据清除错误标签等方法,但目前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广泛实用化。
最后她强调,在面对人工智能这样改变世界的强大工具时,大家被要求超越并深化《欧洲人工智能法》所采用的方法,不仅要在产品进入市场时干预,更要努力限制其负面影响,要将其视为国际最高级别相互对抗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领域,真正分享共同价值观,让其掌握在负责任的人手中,鼓励多种交流机会并将相关问题提交国际决策,毕竟知识的力量越大,越要平衡好其带来的好处与可能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