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学者、联合国大会部译审、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本报创始股东龚忠武(Chungwu Kung)追思会20日下午在法拉盛喜来登酒店举行,来自美东地区的数十位同事好友出席,追忆与龚博士生前相处的美好时光,缅怀他的精彩人生。
追思会由龚忠武生前好友徐守腾和黄哲操教授主持。他生前在联合国多年的同事徐琳、在威廉姆斯学院的弟子景尚博(现哈佛大学博士生)以及多位当年参加保钓运动的好友纷纷出席致辞。女儿龚捷西(Jessica Kung)也回忆了父亲的生前点滴及父女情深。
曾于60年代在哥大修读社会学的老保钓人士徐守腾回忆了半个多世纪前,龚忠武从台湾初到美国、途经纽约前往哈佛读书的前夜,两人曾在徐的宿舍里彻夜畅谈人生理想,后来两人也曾一起参加保钓活动。
同样在哥大就读、后担任纽约市立大学教授的黄哲操也回忆了他与龚忠武长达50年的友谊,并对他的聪明才智、做事努力认真全力以赴的人生态度表达了高度赞扬。黄哲操也提及,龚博士毕生关注中国的发展,并且是一位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
联合国前同事徐琳也分享了与龚忠武陈安理夫妇在联合国大会事务部共事多年的珍贵往事。龚忠武女儿龚捷西则分享了父亲从联合国退休后定居麻州威廉斯镇,以那里作为自己的“西柏坡”,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历。龚捷西表示,父亲一方面每年前往中国各地参观访问,同时也将家中的图书馆作为自己的精神“古堡”,里面全是有关中国和六七十年代海外保钓运动的书籍;他也经常提到八九十年代参与创办《侨报》的经历,希望以此为华人社区打造一个中文表达和交流的平台。
与会者并一起合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送别》歌词,缅怀故人。
龚忠武1937年出生在安徽滁县,1940年跟随在金陵兵工厂工作的父亲迁居台湾高雄。1956年进入台大哲学系,1966年获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和施华慈(Benjamin Schwartz),专攻中国近代史。1970年代中期进入联合国,在大会部担任译审。毕生关注中国发展,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