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媒体报道称,其获得的所谓俄罗斯机密文件显示,俄罗斯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
核武器的使用门槛是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话题,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有着各自有关核武器使用门槛的战略政策。同时,实际拥有核武器国家决定使用核武器的标准是最高密级信息,这是因为一旦使用核武器的门槛被对手所精准掌握,就等于告诉对手其可以在核红线之上肆意妄为的空间,这也就等于自身核武器威慑作用的彻底失败。所以,实际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用“战略明确、使用门槛模糊”方式对外宣示各自使用核武器的战略。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可携带核弹头。
模糊的“红线”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都实施着我们通俗理解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但是“先发”的条件却刻意保持模糊。
美国在2022年核态势审议报告中指出,美国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使用核武器保护美国或者其盟友和伙伴的重要利益。但是何为重要利益?如何界定盟友和伙伴?美国对外宣示的文件中并无精准表述。英国的政策是在极端条件下实施自卫,包括保护北约盟友时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根据第十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上英国提供的国家报告,英国对何时使用核武器、采取何种方式使用核武器、实施何种核打击规模仍保持模糊。
法国元首多次强调要用核武器保护法国的核心利益,但是核心利益的界定也同样不清晰。2020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到“法国的核心利益有了欧洲的维度”,但是在2022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马克龙又澄清道,这些核心利益不包括乌克兰遭受核打击。所以,法国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可能要高于马克龙所表述的标准。法国也强调核门槛的模糊性,第十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法国提供的国家报告中指出,为了发挥核武器的威慑效应,使用核武器的情形不应该被精准地定义,这会让潜在的侵略者无法计算实施攻击所承担的风险。
俄罗斯在2020年公布的《俄联邦核威慑国家政策基本原则》文件中表述道,俄罗斯核武器使用的触发条件是:报复弹道导弹、核武器、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俄罗斯重要的政府和军事设施的打击;报复对国家生存带来威胁的常规武器攻击。俄罗斯将常规武器和非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打击列为了使用核武器的触发条件,同时对关键政府和军事设施的定义、国家生存威胁等概念也保持了一定的模糊性。
其他实际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器使用门槛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印度自1999年起实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在2003年和2018年,印度官方文件反映出印度也会用核武器报复非核大规模杀伤武器攻击。巴基斯坦的核政策完全针对印度并强调“以核慑常”,拒绝接受“不首先使用”,在一些研究和报道中能够看到巴基斯坦对使用核武器门槛的模糊红线,例如经济红线、政治红线、地理红线等。
2020年,金正恩重申了朝鲜不会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但同时强调如果有任何国家侵犯朝鲜安全,朝鲜会使用核武器,2022年,朝鲜将核武器使用原则修改为“最后手段使用核武器”,同时为了应对对手对朝鲜发动的攻击,朝鲜可以先发制人使用核武器。在当年举行的朝鲜高级别会议上,更是提出利用战术核武器打击地区目标的设想。2023年,朝鲜将核武器政策写入宪法,2023年8月的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朝鲜驻俄罗斯武官金延振直言核战争将不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对谁以及何时发生的问题。
相比其他国家有着相对明确的核武使用政策,以色列一如既往保持高模糊度的核姿态,对于拥有核武器既不否认也不承认,但国际社会公认以色列拥有核武器。核武器是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基石,面对敌对国家和势力重重包围的以色列,相信在面临国家危亡时会毫不犹豫首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降低战术核武器的门槛,美国研制了精确制导的B61-12核炸弹,已经开始在欧洲部署。
“以升级促降级”的逻辑?
不少西方国家学者都认为,俄罗斯有一种“以升级促降级”的核学说,即当俄罗斯与西方的常规军事冲突有可能面临失败时,会威胁乃至实际使用核武器表明即将核升级的决心,以此来迫使西方国家放弃与俄罗斯继续冲突,实现冲突降级。按照“以升级促降级”的逻辑,核武器的使用既要体现出核升级的决心,又不能造成过大波及尤其致使大量平民伤亡和民用设施损毁,更不能导致不可控的升级进而走向毁灭性的核战争,战术核武器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特点。俄罗斯近年来部署装备了涵盖陆基、海基、空基的多种型号战术核武器投射系统,这使得西方国家越发相信俄罗斯“以升级促降级”核学说的真实性,甚至担心俄罗斯会在与西方的对抗出现颓势时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这也即是为什么在俄乌战场出现僵持时,甚至俄军行动受阻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要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恐慌就会升级。同理,每当俄罗斯做出核威慑举动时,西方国家也会认为俄罗斯要调整核战略,降低核门槛,实际使用核武器。
不得不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核威慑策略很有效,成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惧,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施压势头,帮助俄罗斯在常规战场上放手一搏。但实际上,俄罗斯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乃至实际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低。
核武器不是随时可用的武器,核武器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出政治性,使用核武器的决策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纯粹的军事性。核武器并不是战场上随时可用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已经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标签。拥有核武器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拥核武国在国际事务谈判中的话语权,核武器也能作为国家间的外交筹码,充分发挥核武器的威慑效力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因此,核武器作用的最大化不是将其用于战场炸平一座城、消灭多少人员和装备,而是握在手里发挥它最大的威慑效力以获得政治和外交利益,迫使对手不敢肆意妄为,维持国际和地区事务朝着自身可控的方向发展。
2023年俄罗斯开始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部分核武器可由苏-25攻击机携带。
从某种程度上看,俄罗斯战术核武器的使用门槛其实和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一样,门槛很高,不易触发。但即便门槛很高,也足以对西方国家带来足够的威慑效力。俄罗斯的核武器为俄罗斯的生存保住了底线。西方国家一方面不断对俄施压,另一方面也不敢下死手、用杀招,因为西方国家深知如果将俄罗斯逼迫到极限,迎来的将是毁灭性的后果。西方对俄罗斯的总体姿态其实是打压、遏制、弱化,而不是绞杀。
英媒在报道中指出了非常具体的触发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指标,例如摧毁俄罗斯20%的战略导弹潜艇、30%的核动力攻击潜艇、3艘或更多巡洋舰、3个机场,或同时打击主要和后备沿海指挥中心。但很难想象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仅是击沉3艘巡洋舰,如此看来乌克兰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份额”了(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巡洋舰在2022年沉没)。如果英媒得到的所谓机密资料是真实的,这一系列数字实际上更多的代表了俄罗斯对可承受损失的一个下限,或者说是触发俄罗斯走向实际使用核武器的导火索,笔者更相信,这是俄罗斯采取的一种威慑策略,即让对手不敢对俄罗斯的军用目标实施打击行动。如果真的在战场上仅仅击沉俄罗斯3艘巡洋舰,不会触发俄罗斯实际使用核武器,但有可能导致俄罗斯做出更多威慑行动,使得局势距离核武器实际使用越来越近,逼迫对手不得不放弃继续与俄罗斯冲突。而如果在击沉3艘巡洋舰之后,导致俄罗斯军心涣散、民心低迷,甚至出现动摇政府执政的内乱,各加盟共和国群雄割据,国家面临分裂,同时西方国家借机渗透进行颠覆性活动,这才是“极端情况”“生死存亡”,这才是最有可能促使俄罗斯做出使用核武器决策的情形。
无论是战术核武器还是战略核武器,只要使用就是核武器的实际使用,其后续走向有可能会按照使用国的预想实现冲突的降级,也有可能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给自身带来更大的压力。国际社会核禁忌思潮浓烈,如果俄罗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乌克兰实际使用核武器,西方国家势必会针对俄罗斯实际使用核武器的行为发起更多的外交攻势、经济制裁、政治孤立,甚至原本亲俄友俄的国家也不得不采取疏远政策。美西方还有可能以俄罗斯打破核禁忌为由进一步加强欧洲方向的军事力量部署,更多国家倒向北约。俄罗斯获得了战场上的一时之爽,但招致的是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
笔者认为,西方关于俄罗斯实施“以升级促降级”的声音更多的代表了对俄罗斯的一种恐惧,且西方国家将俄罗斯丑化塑造成一个挥舞着核大棒的野蛮形象是其舆论造势的惯用手段。同时,通过这种舆论造势,也将未来可能的冲突升级罪责预先扣到俄罗斯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