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航天员好样的!网络热议神舟十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2-04-22 13: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  3232

  “中国航天员好样的!”

 

  ——网络热议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中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首次验证径向交会对接技术、首次实施快速返回、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中国航天员好样的!”这是网友们普遍的心声。

  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着陆场现场,面带微笑打开舱门的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3位平安回家的航天员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也是亿万网友想对他们说的——

  “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你们回家。”

  “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才为我们搭建了这么高的工作平台”

  “01,我现在感觉良好!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才为我们搭建了这么高的工作平台,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4月16日,随着首先出舱的翟志刚话音落下,东风着陆场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关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回家”的话题引发了新的热度。

  其中,“感觉非常良好”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3位航天员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感觉良好”乘组。

  事实上,从太空漫步时“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到落地后“感觉非常良好”,航天员自信从容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

  183天的太空之旅,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创造了多项“首次”,每一个“首次”都标注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4月18日,新华网发布文章,梳理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这半年的太空“出差亮点”。文中写到,神舟十三号首次验证了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实施了径向交会对接。神舟十三号乘组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此外,还有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流程、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航天员首次在轨进行手控遥操作试验以及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等。

  4月17日,人民网转发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文中写到,航天员们能够在浩瀚太空“感觉良好”,源自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身穿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又极为炫酷的太空出舱活动中伸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从容姿态;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公里高度分享壮丽的宇宙美景,在“天宫课堂”流利开讲;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物资,如今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来“太空快递”……自主创新铸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的能力,也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认同。网友“用天空”说:“神舟十三号平安回家,我们大家都放心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自豪!”网友“百度网友085”说:“致敬航天员,祝福祖国的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

  “他们经受住了身心考验”

  “欢迎回家,我们的英雄,我们为你们感到骄傲。”这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当日,一位网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下的一句话。

  从无畏出征,到功成归来,在太空出差半年的3位航天员,已经成为网友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4月18日,人民网转载文章《浩瀚星河 永不止步》,也为中国航天精神和航天员点赞。文中提到,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刷新浩瀚太空里的“中国高度”,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更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4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账号发表题为《主播说联播——宇宙级点赞!这就是中国航天!》的新闻,向网友们展示了航天员归来的温馨一幕。文中提到,返回舱17年来第一次直立落地,稳稳当当,航天员舒适度大大提升。出差半年,三人组留下了无数经典场面。而回来后,一些温馨场面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叶光富比心报平安,王亚平接受总台专访时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王亚平见到女儿时,立刻掏出“星星”,笑着递给女儿,这一幕让人动容。

  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话题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30年来,中国航天员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4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航天员女教头点赞“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经受住了身心考验》。文中提到,有着航天员“女教头”之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点赞刚刚返回的“太空出差三人组”:“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协同配合默契、工作紧张有序、生活丰富多彩、任务完成出色,他们经受住了身心考验以及完成任务各方面的能力考验。”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神舟十三号的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正在拉开。

  据央视新闻官网消息,4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全面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中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新华网发布的文章《遨游九天今凯旋——写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之日》中的一句话。文章称,就在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的5天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与先期运抵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一起按计划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事实上,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静待的,远远不止天舟四号一个。

  中国空间站工程即将进入建造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在今年年内发射问天和梦天2个空间站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2艘载人飞船、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2艘货运飞船,同时还将首次实现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

  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时刻,一个属于中国航天的未来之路徐徐铺开。

  4月17日,人民网转载人民日报文章《让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力》,为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做下注解。

  文中提到,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载人航天朝着星辰大海不断迈进,是中国科技事业勇攀高峰的生动缩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充分体现,也是发展壮大的中国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有力例证。科技创新的前沿永无止境,科技创新的前景鼓舞人心。展望未来,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共同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下一篇: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