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浙江省两会观察:“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向“新”而行?

2025-01-16 14:29 中国新闻网  -  480703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向“新”而行?近日,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智能教育”成为热议话题,政协委员呼吁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浪潮是全球性趋势。自2022年起,浙江省便启动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探索,至今已覆盖全省11个市,超过百所学校参与试点,2024年有6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孙立建议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认知、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在教育模式的转型上发力等方式,重塑教育理念,重构教育生态系统。

  例如,开展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探索“教师+虚拟教师”“学生+虚拟伙伴”等智能时代的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孙立还建议完善工作方案,推动学校稳步转型。具体为,制定试点校管理办法、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有计划地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尤其是在构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上,他建议组建由专家领衔的团队,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设计层层递进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力梯度发展,“并依据新版《课程方案》,兼顾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制定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评价体系,细化各项指标,便于一线教师操作实施”。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胡美馨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探索大多是技术性的努力,还较为缺乏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探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还不够充分,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需求趋势的把握还不够系统。

  针对这些问题,胡美馨建议,首先要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系列研讨活动,广泛邀请政府机构、人工智能行业、教育领域、哲学领域等各方专家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梳理思路,系统研究并科学描绘出人工智能背景下浙江未来所需的各类重要人才类型,进而勾勒出浙江教育发展的新图景。

  “基于该图景,我们需要明确浙江教育发展的工作路线,形成兼具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指引意见。同时,通过在全社会的系统宣传和推广,让民众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合作的愿景、了解社会发展的新领域以及人才需求的新类型。”胡美馨表示。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十四五”以来我国退化草原面积缩减近7亿亩
下一篇:中国成为全球互联互通重要驱动力量(环球热点)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