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1月17日电(记者 杨陈)11月16日,2019年首届世界米粉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常德米粉等特色品牌米粉美食闪亮登场。其中以500平方米特装集中展示的桂林米粉更是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目光,从“小特产”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大产业”。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其品牌形成并兴盛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桂林城;并因抗战时期大量外地文化名人和民众的到来和离去得以广泛传播。桂林米粉以桂林各县所产大米及流经桂林境内的漓江水为基本原材料生产,以城区老店历史传承配方熬制的卤水为灵魂,以卤味粉流传最广。
近年来,桂林市成立了桂林米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多角度认识桂林米粉,多层面关注桂林米粉,多举措发展桂林米粉”的总体思路,力推传统米粉产业升级,让桂林米粉“走出去”。
“要让桂林米粉‘走出去’,首先是要让它拥有正本清源的‘护身符’”。桂林市商务局局长王昕介绍,2010年,当地启动了“桂林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通过深入挖掘桂林米粉文化内涵,申报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恢复打造了桂林米粉老字号。”
桂林米粉走出去的第二步是要突破米粉保鲜保质的关键性技术瓶颈。桂林三养胶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钱恒青称,2016年该公司率先开发出了保质保鲜期长达12个月的技术,推动桂林米粉产业跨越式发展。
如今,无论是在动车上、游轮上、飞机上,还是在大型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里,甚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消费者都能见到来自桂林的桂林米粉。这些桂林米粉因味美质优获得了香港“正”字认证,也因数以千万游客品尝过而成为“超级网红米粉”。
桂林市副市长黄加才当天在出席2019年首届世界米粉大会桂林米粉宣传推介活动时介绍,通过突出抓好质量、产量、销量、特色、物流“五个基础”,全面衔接原材料种养的上游产业、米粉生产及相关配套设备的深加工产业和桂林米粉销售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实施桂林米粉“走出去”战略,积极引进资本、技术、人才,加强全面质量管控,目前桂林米粉已实现由“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从“民生产品”向“特色经济”转型,有力促进了桂林米粉“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唐正茂介绍,截止2018年底,当地生产、销售米粉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计3400余家,全行业年总产值或销售额近7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以三养胶麦、米粉股份、日清食品、粉霸食品等公司为代表的预包装米粉生产企业,年总生产能力1.3亿盒左右,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桂林米粉在中国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同时,部分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桂林米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1年,全国范围内新增桂林米粉实体门店将超过500家,全产业链总收入超过100亿元。桂林米粉“中央厨房”和示范性原材料产业化基地基本建成,米粉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化品牌化体系基本完善。到2025年,全产业链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全生态产业链基本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