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慈善开始转向战略性捐赠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与有关方面合作,完成了市值约53亿元的股权捐赠。根据相关协议,这笔捐赠用于设立专项基金,持续支持清华大学相关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这是迄今中国教育慈善界单笔最大捐赠,是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立足大学贡献社会,推动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对接科研资金捐赠、定向支援抗击疫情一线地区并抢运紧缺物资、传播公益慈善信息及理念,成为这场大考中社会慈善组织参与抗击疫情的一支生力军。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抗疫科研攻关时指出,要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迅速贯彻讲话精神,立即设立“春风基金”专项基金,拟在未来3年投入人民币1.5亿元,用于提升清华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能力,提高中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紧接着,清华基金会又携手万科集团完成了此次重大捐赠项目。
该笔捐赠标志着中国教育慈善开始转向“战略性捐赠”。近二十年来,国际慈善业日益关注捐赠项目的“战略性”和“影响力”。“战略性捐赠”成为国际慈善项目发展一大趋势。盖茨基金会、黑石基金会等国际知名慈善机构开始更多向医学健康、环境治理、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发展福祉的重大领域加大捐赠力度,支持大学等设立新院系机构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研究。此次捐赠将行业领军企业核心关注、高校发展与国家社会迫切需求充分融合,体现了国家战略、大学责任及企业情怀的高度统一。
此次捐赠还定义了大学筹资的新模式,并将推动高校基金会发展建设进入新阶段。慈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捐赠将大学社会责任担当、品牌塑造及公共关系维护有机整合在了一起,是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的一次突破性尝试。预计此次捐赠后,与“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为高校战略发展进行超前谋划,回应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战略捐赠项目将成为中国大学筹资的一个新范式和模式。从抗疫物资筹措到支持相关学科发展专项基金的设立,高校基金会不仅在对接国内外社会资源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彰显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组织,高校基金会扎根教育科研,着眼长远的组织特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是指高校基金会在为高校筹集办学资金之外其自身建设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作用和影响力也呈现出多维度、国际化的特色。首先,从站位格局角度,高校基金会从着眼资源筹募上升到了回应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战略层面;其次,从专业能力角度,高校基金会在资源对接、项目策划、执行管理、投资法务等多方面实现了专业化;最后,从影响力拓展角度,高校基金会的一系列重大捐赠项目的影响力不但超出了高等教育领域,而且拓展到整个慈善行业。因此,业内专家认为,高校基金会社会组织平台价值与窗口作用日益被广泛认可,充分说明其发展理念和模式日趋成熟。
中国高校基金会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组织逻辑使其兼具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推动社会慈善事业进步的双重使命,承载着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多重功能。2019年,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25周年为标志,中国高校基金会事业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推动“第三次分配”,让包括高校基金会在内的整个慈善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果说,积极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为高校筹集办学资金是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1.0”时代的共同特征,那么高校基金会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引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探索和实践,将把高校基金会行业发展带入到“2.0”时代。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