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加码万亿元“新基建”,钱从哪里来?

2020-06-24 11:32 中国新闻网  -  3968

  (经济观察)中国加码万亿元“新基建”,钱从哪里来?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中国加码万亿元“新基建”,钱从哪里来?

  作者 王庆凯

  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全球经济停滞不前。中国也不例外。

 

  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之际,“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抓手。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财新夏季峰会”上,围绕新基建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和资金来源等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应对经济下行的有力武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发展新基建成为中国应对经济下行的有力武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引领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战略依托。

  黄奇帆认为,新基建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形成具有颠覆意义的产业互联网。这种颠覆性,指的是数字化平台与传统产业或者经济形态结合,会产生颠覆性的改造作用。

  比如,数字化平台与城市建设结合形成智慧城市,与工业制造结合形成工业制造4.0,与物流结合就是智慧物流。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

  根据中国官方定义,新基建包括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包括5G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三是支撑重大科学研究的创新基础设施。

  黄奇帆认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许多不同之处。在服务对象上,传统基建针对的是人流、物流,而新基建更多针对信息流、资金流;在投资上,传统基建投资大、回收慢;新基建投资规模大小不一,回报期相对较短;在投资主体上,传统基建一般由政府投资或由政府兜底,新基建则由市场主体自主投资,自负盈亏。

  助推形成万亿级数字化平台

  业内专家认为,新基建将助推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化,形成万亿级自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

  以5G基础设施为例,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测算,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规模达到6.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在GDP中占比达7.1%。

  黄奇帆预计,2020年到2025年期间,中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其中5G基站会有500万至600万座,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谈及5G,全球移动通信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在峰会上表示,除了支持运营商共建共享5G网络之外,还要鼓励垂直行业参与5G网络建设。

  王建宙提出,目前应该大力推动5G应用开发。“现在5G应用开发迫在眉睫,5G的功能需要应用来实现。所以,除了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要大力开发5G应用以外,要鼓励更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参与5G应用开发。”

  “新基建”钱从哪里来?

  “中国新基建目前的规模不是很大,但空间非常大。”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巴曙松在峰会上表示,中国的新基建预计投资大概3.75万亿元,“这是不小的规模,下一步应深入把握新基建的特征来建立适应的融资体系”。

  这些资金哪里来?以新基建充电桩为例,这个项目非常依赖政府资金支持,而更多的新基建项目投资期限较短,则更需要市场支持。

  巴曙松建议,在新基建起步阶段就要构建支撑新基建发展的市场化融资体系,需要对不同基建类型进行分类,针对性地提供融资解决方案。“要根据新经济的特征来创新资本市场的服务体系。”

  在巴曙松看来,新经济通常是轻资产的,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盈利,很多电商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把握新基建的行业特征,调整上市、融资发债、信贷需求。

  “新基建融资要有国际化视野。”巴曙松表示,香港具备成为支持新基建融资中心的条件。“国际贸易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东南亚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香港作为融资中心可以支撑海外拓展,同时又适应国内需求。”(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2例 其中本土9例有7例在北京
下一篇:中国各界援助乌克兰抗疫物资运抵基辅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