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完成首次火箭残骸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验证

2019-07-30 15:24 中国新闻网  -  1588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郭超凯 扈佳林)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丙火箭)26日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三十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26日13时40分,长二丙火箭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落点在设定的落区范围内,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

资料图:火箭残骸 

  此次试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在落点可控、精准回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迈出的坚实一步。

  近年来,中国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成为常态,尤其是2018年发射次数达到38次,位列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火箭残骸落区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由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口数量激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内陆火箭发射场周边的火箭残骸落区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区。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当前的做法是,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但这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

  据介绍,可折展传动栅格舵系统是精确落区控制的关键结构设备。栅格舵在火箭上升段需要紧贴箭体侧壁以避免对卫星发射任务造成影响,在再入大气层段则需要完成解锁、展开、按控制指令转动等一系列复杂动作,还要承受上千度高温、近10倍自重的冲击力。研制团队精心选材、反复试验,终于为火箭插上了能够“精准挥动”的翅膀。

  长二丙火箭副总设计师崔照云向记者表示:“之前应用于中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上的栅格翼展开后是固定不动的,近几年国外火箭才逐渐开始通过可摆动的栅格舵来控制箭体的方向和姿态。本次试验采用栅格舵控制残骸落点,是中国首次尝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主任助理何巍介绍,此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子级的落点控制采用了栅格舵控制,技术的成功对于解决中国内陆发射场落区安全性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国运载火箭后续助推器及子级的可控回收、软着陆、重复使用等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火箭精准回收获突破
下一篇:王晨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 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法 用最严密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