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有福之州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中国 > 正文

中国“挖矿”出海:瞄准得州等地 屏蔽大陆IP

2021-05-29 11:55 侨报网综合  -  3035

【侨报网综合讯】中国监管层对于加密货币及“挖矿”的监管措施不断升级,在北京和地方政府的重拳整治下,中国国内多个矿场正计划向海外转移,目的地是欧洲和北美洲等政策较为宽松、电价更便宜的地方。

中国“矿场”外迁 得州受欢迎

中新经纬报道,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生产过程俗称“挖矿”,原本位于中国的“矿场”近期面临新一轮海外迁徙:

云挖矿平台“算力蜂”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矿场正准备往海外迁移,计划转移到巴基斯坦或俄罗斯。

“莱比特矿池”创始人江卓尔近日也在微博上表示,联合挖矿业务不会再对中国大陆开放,未来会主要在北美部署矿场挖矿。

美股上市的“比特矿业”(原500彩票网)19日宣布与云挖矿平台“比特小鹿”全资子公司Dory Creek在得克萨斯州共同投资建设加密数字货币矿场,比特矿业拟投入总金额2574万美元。根据条款,此次拟投建的得州矿场总运营负荷为57.2兆瓦,将使用85%以上清洁能源和低碳环保能源发电;24日,比特矿业又宣布将在哈萨克斯坦投建矿场。

“已经有很多矿场在谋求出海了。”产业平台“算力智库”创始人燕丽称,如果中国政策打压,北美和其他国家政策支持,且电费合理、各类基础设置比较成熟,那么中国的矿场数量和规模一定会下降。

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介绍,现在转移主要是往发达国家稍微偏远的地方,如加拿大、北欧等地,电价低、政策相对稳定友好,并且气温低,有利于机器散热。

内蒙古正在治理区内“矿场”。图为4月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候鸟。(图片来源:中新社)

多家矿企宣布屏蔽中国境内IP

如今不仅矿场面临搬迁,挖矿服务平台对中国国内投资者的大门也正在关闭。据了解,一些虚拟货币挖矿公司以“云算力”的形式为用户提供矿场和矿机,用户在相应的App上购买相对的算力产品即可。

比特小鹿25日发布公告称,比特小鹿近期将进行升级调整,自北京时间5月26日22时起屏蔽所有中国大陆地区IP,进一步确保平台不向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提供服务。

挖矿平台“比特富富”25日也发布公告表示,自26日24时起,除原有的平台注册和下单环节时的各国家地区法律法规提示及用户签署承诺外,所有中国大陆地区IP将被屏蔽,确保不向中国地区提供租赁服务。

挖矿平台“火星云矿”26日宣布,于26日20时起屏蔽大陆IP的访问。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对于虚拟货币挖矿的态度,一方面是出于金融风险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担忧挖矿带来的能源消耗。

“算力”交易流程示意图。(图片来源:比特小鹿官网)

耗能巨大 内蒙叫停挖矿

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曾发布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4月,中国比特币区块链运营占全球的75%以上。中国矿场大多位于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地,其中内蒙古、新疆主要以火电为主,四川以水力发电为主。

由于挖矿耗电巨大,地方政府多次出手治理挖矿。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本月25日发布《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26日又出台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中国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督办27日发布通知,将于6月2日召开虚拟货币“挖矿”有关情况座谈会,会议内容包括讨论关停虚拟货币“挖矿”对今年四川弃水电量的影响分析。

1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三大行业协会集体发声,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

21日,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51次会议,特别强调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电力超载 伊朗不堪重负

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介绍,2018、2019年时,伊朗的电价非常低,但政策不稳定,有些矿场转移过去后甚至直接被政府没收了。“后来大家才发现,政策环境也很重要。”

上海第一财经报道,在伊朗,1度电费仅为2美分,这吸引了大量“矿工”。根据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的数据,全球约4.5%的比特币“挖矿”是在伊朗进行的。每年这一挖矿规模所需的能源大致相当于1000万桶原油,是当前伊朗原油出口量的4%。

但这也让伊朗电网难以负荷。伊朗总统鲁哈尼26日在内阁会议中下令,从5月26日起到9月22日,禁止伊朗境内一切加密货币“挖矿”行为。(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学者将“冷门绝学”数字化、智能化 提升中国书写影响力
下一篇:中国基层卫生工作者和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获颁世卫组织奖项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