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炒作“实验室泄漏论”的美国,何不先开放德特里克堡实验室?

2021-07-28 09:03  中国青年报   - 

  近期,美国部分人士依然视科学和事实而不见,执迷于政治操弄和“有罪推定”,炒作所谓“实验室泄漏论”,企图通过抹黑他国转嫁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势力不讲科学、罔顾事实,把溯源当作政治工具,不择手段地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轮番登场,一些西方人士两次发表所谓“公开信”,对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的科学结论和报告内容进行肆意曲解。在世卫组织专家组3月30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中,已经明确给出“实验室事故引发病毒是极不可能的”结论后,美国仍急不可耐地推动“病毒源自中国实验室”的叙事。5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更进一步要求美国情报机构主导调查严谨的科学工作,并在90天内给出说法。其真实意图不外乎重拾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抹黑中国的惯用手法,制造向中国“问罪追责”的声势。现在所谓90天的时限逼近,美国政府对内鼓噪舆论、对外强势施压的态势更加明显。

  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美国自身存在诸多疑点,有待美国政府给全世界人民一个交代。2019年7月,美国陆军设在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突然紧急关闭。几乎就在同时,一场所谓的 “电子烟肺炎”席卷美国多州。据美国广播公司2019年7月12日报道,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退休人员社区暴发呼吸系统疾病,54人出现发烧、咳嗽和全身无力等症状,2人死亡,该社区距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仅1小时车程。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与电子烟有关的急诊就诊人数在2019年大幅攀升,9月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美报告了2807例电子烟导致的“肺损伤”住院或死亡病例。有美媒报道,这些患有与新冠肺炎相似症状疾病的人中,很可能有大量新冠肺炎患者。

  美国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存在太多疑点,亟待解开。早在冷战时期,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就曾经是美国中情局进行秘密化学实验及“精神控制计划”的基地,可谓前科累累。2021年6月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了三份关于侵华日军“731部队”的报告。这三份名为《炭疽菌实验报告》《鼻疽菌实验报告》《鼠疫菌实验报告》的人体实验报告,封面赫然印着“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基地生物战实验室”的清晰字样。长期以来,德特里克堡存放着大量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病毒,曾发生过实验室违规、污染物泄漏等多起丑闻,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漏洞。

  对于美国生物实验室及相关活动存在的不透明、不安全、不合理现象,国际社会有充分理由提出疑问,要求美方作出澄清和交代,并呼吁世卫组织前往彻查。美国为什么需要建这么多生物实验室?美国军方在德特里克堡基地和其他生物实验室开展了什么活动?为什么美国独家反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设立核查机制?是不是这些实验室和基地存在美方不敢接受国际核查的地方?

  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但不应只针对中国,而是要全面彻查包括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在内的所有相关实验室。既然美方如此执着于病毒溯源和生物实验室的问题,中国希望美国能“推人及己”,做到如下几点:一是立即邀请世卫组织专家赴美调查,彻查美军德特里克堡基地;二是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及早披露2019年7月弗吉尼亚州北部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威斯康星州等地暴发大规模“电子烟疾病”等相关病例的详细数据和信息;三是尽快开放美国散布全球的生物实验室,对美国境内外的生物军事化活动作出全面澄清。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溯源美国:“实验室泄漏论”死灰复燃为哪般?
下一篇:人民日报钟声:究竟谁在破坏科学规范不言自明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