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李铁:数字应用不会因灾害停滞

2021-08-04 17:41  环球时报   - 

河南暴雨已停,但对暴雨引发的自然灾害的反思并没有结束。有一些声音认为,互联网各项应用在受灾期间因断电断网而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了各种不方便,产生了所谓的“数字黑暗”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之所以大部分发达国家没有像中国一样普及互联网应用,就是因为担心灾害或其他极端原因导致断网、断电而产生各种消极后果。

对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作用,需要更全面地看。

首先,科技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也是客观事实。笔者在2019年G20会议期间,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世界未来城市大会,日本政府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无现金支付。然而,由于各种利益集团的制约,日本政府能否如愿在预期时间内实现包括无现金支付在内的各种互联网应用的推广至今仍然是未知数。而这在中国已经推进了十来年。正是由于中国各级政府的开放、包容以及支持,互联网应用才得以迅速普及和推广。中国互联网市场应用的成功范例,已经成为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世界上许多国家迫切希望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目标。

其次,互联网应用在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应急救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应用,很多因灾害引发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应急处理与解决。以河南暴雨为例,网上广为流传的自救案例是在洪水淹没的区域里,一位母亲通过姥姥提供的互联网应用定位信息,找到了老人和两个孩子所在的位置,并请求旁边商户群众展开救援。同理,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城市社区封闭之际,如果没有互联网应用的帮助,不少生活必需品可能无法及时送达各个家庭。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通信公司以及支付宝和微信的网络数据系统,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对疫情密接人员进行定位和线索追踪,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防疫措施更为科学、准确、严密。因此,判断科技手段应用的利弊,不能只看短期和局部,而要看到全局和全社会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再次,从河南暴雨灾害的断网断电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当然不是因噎废食,而需未雨绸缪,更多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上,在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决策中总结教训。例如,在城市的公共设施规划中,如何提高灾害风险的应急设施投入?对于关系到民生和生命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要更多地把资金从地面和景观设施转到地下的排水、排污和各类管道建设上,对电力设施和网络设施安全等级和位置安排做提前预防,确保未来类似灾害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尽可能减少灾害给广大群众带来的不便?城市政府需转换执政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长远的设施投入上,杜绝景观工程、政绩工程和时髦工程建设,实实在在地从居民现实和长远需求,从减灾防灾,从以人民为本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可以说,以现有的科技手段和基础设施投入能力,我们是有条件解决断网和断电问题的,河南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要吸取的。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的增加及城市数量的增长,特别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治理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实践证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只会大大提高我们克服各种灾害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在任何新科技应用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新困难和新障碍,有些是我们预想不到的。出现困难和问题,并不意味着要倒退,而是通过解决问题和困难,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作者是独立经济学家)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沈逸:西方媒体为何歪读“吴某凡”事件
下一篇:邓飞:让香港教育大扫除后再出发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