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雪漠与张怀存“走向彼岸”伦敦对谈活动举办

2025-03-26 10:21 中国新闻网  -  180323

   中国著名作家雪漠与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终身院士张怀存“走向彼岸”对谈活动日前在伦敦举行。

  来自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等机构近百位人士参加活动。会上,双方就创作灵感、文化传承与跨界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力图在全球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寻找文学创新与人文未来的新路径。

  雪漠认为,作家的创作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应回应世界需求,成为传递世界声音的重要力量。雪漠以“大海”为喻,强调作家应超越个人局限,以宽广胸怀承载和养育万物,体现中国文化深厚的包容精神。

  张怀存回忆自己在中国北部草原青海的成长经历,详细介绍了家族传承、温情家庭和多元文化熏陶对其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家庭、自然与异域文化交融,构成了我创作的多重源泉”。这种跨文化体验使她在海外推广中文文学时,能够以真挚情感打破语言与文化壁垒,使中外读者在共鸣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双方还就为何选择文学道路及如何应对当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展开讨论。雪漠表示,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不断探问。张怀存则认为,每个人都蕴含创作潜力,只要坚守内心真实,就能在艺术领域绽放独特光彩。

  面对AI技术的迅速发展,雪漠坦言,虽然每次技术革新曾引发社会短暂不适,但历史证明技术进步必将推动文明前行。他指出:“AI将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但能否带来幸福,取决于人心。人若善,AI便是福音;人若恶,它便是灾难的放大器。”张怀存认为,AI虽能模仿语言结构、提供写作辅助,但无法复制经由生活沉淀而成的情感温度与厚重记忆,文学的魅力正源自这一份独特的人文印记。

  据介绍,本次文学对话,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两代作家在不同人生旅途中的心灵互访。他们以诗意回应时代的焦虑,以温柔的故事唤醒公众对文学本质的思考,也用文化的力量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注入确定性与温度。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文图书馆将落地塔吉克斯坦
下一篇:“微吟缓步,漫步传统庭院”展览在韩举办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