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政府重新公布了“本地生”的定义,剑指这几年爆火的“香港人才计划”。
早在今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曾批评过,有人借人才名义来港,只为子女升学或出入方便。

香港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也提到过,今年DSE考生人数激增,光是学生考生就比去年多了超2000人,但本地生大学学额只有1.5万个,他担心如果不及时处理,“高考移民”的问题将会迅速恶化。
这就是内地中产心中最大的痛!
这几年,内地年入百万的中产都在挤破了头要办香港身份,目的很简单,希望避开高考,加入香港这条赛道,为孩子博一个更高的录取几率。
然而,当所有人都挤同一条赛道的时候,这条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独木桥”。
但是,拿香港身份的门槛并不如外面宣传的那么低。
很多中年父母陷在香港身份的焦虑中,心有不甘。
现在香港突然更改“本地生”的入学条件,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与背刺。
先来看看,内地年入百万的中产,为了拥有香港身份,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Amy是“湾妈看世界”的老读者,一直潜伏在读者群里。
她40岁,自己开公司,做电子生意十几年,收入不菲,家庭美满,有两个孩子。
她的大女儿小学五年级,成绩不差,但也不突出,小儿子5岁,活泼聪明。
按理说,她应该是个“成功妈妈”了。
但这两年,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进了一件事里:办香港身份。
不是为了移民,也不是为了自己去香港发展,而是为了她两个孩子的未来能有一条“不靠高考”的升学路径。
“我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她说,“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办,我很心慌。”

Amy是大专学历,虽然自家开公司收入不错,但也没达到高才通应税250万的要求。
所以, 她既做不了优才,也做不了高才。
两年前,在朋友的鼓励下走上了“读书换身份”这条路。
第一年申请了四所香港硕士,全部拒信;
第二年换了更贵的文书团队,还是没有一个 offer。
两年下来,申请费、材料费、咨询费,前前后后花了几万元。
看着身边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拿到了香港身份,她说自己“睡不着”,“总觉得不甘心”。
“为什么别人能有身份,我就不行?”
但我知道,香港要的就是,要么很有钱,要么很有才的人。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要“普通人”。

Amy的焦虑无处安放,她整天刷各种办香港身份的短视频,到处去咨询。
有家中介告诉她,可以通过“专才挂靠”办理香港身份, 只要10万,不保证成功,不成功可以退费。
要办高才也可以,80-90万一站式搞定。
如果,香港专才、高才都走不通,还能办新加坡自雇,只要20多万就可以拿新加坡身份哦。
她急急慌慌来问我,说只要可行,她就想去办。
我真的服气了, 好说歹说把她劝了下来。
首先,在香港“欺诈”属于重罪。
没有真实的香港雇主,也不具备专才岗位的匹配性,所谓“专才挂靠”,其实就是制造一份假工作合同,每年还得支付数万元的挂靠费维持名义雇佣关系。
这本身就是“欺诈”。
如何一旦被香港入境处查出造假,身份作废事小,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听了我的话,Amy后来决定放下对香港身份的执念。
上周,香港更改了“本地生”入学政策,Amy私信我说:“幸好之前听了你的话,没有继续搞香港身份”。
香港需要的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税收的人才,而不是去“薅羊毛”的。
这一点很明确,也很坚定。
移居香港这条路并不适合大多数中产去走。
不管是升学还是移民政策,都会随时发生变化,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做法。
一条本来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非要去拼,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太好。
不要被眼前的诱惑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