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年入百万的内地中产,掉进香港“杀猪盘”

2025-08-19 09:43 赢留学资讯  -  112503

上周香港政府重新公布了“本地生”的定义,剑指这几年爆火的“香港人才计划”。

 

早在今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就曾批评过,有人借人才名义来港,只为子女升学或出入方便。

图片

香港立法会议员张欣宇也提到过,今年DSE考生人数激增,光是学生考生就比去年多了超2000人,但本地生大学学额只有1.5万个,他担心如果不及时处理,“高考移民”的问题将会迅速恶化。

 

这就是内地中产心中最大的痛!

 

这几年,内地年入百万的中产都在挤破了头要办香港身份,目的很简单,希望避开高考,加入香港这条赛道,为孩子博一个更高的录取几率。

 

然而,当所有人都挤同一条赛道的时候,这条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独木桥”。

 

但是,拿香港身份的门槛并不如外面宣传的那么低。

 

很多中年父母陷在香港身份的焦虑中,心有不甘。

 

现在香港突然更改“本地生”的入学条件,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与背刺。

 

先来看看,内地年入百万的中产,为了拥有香港身份,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01
我以为自己已经成功
 
 
 
直到孩子升学的时候才发现“门外有门”

Amy是“湾妈看世界”的老读者,一直潜伏在读者群里。

 

她40岁,自己开公司,做电子生意十几年,收入不菲,家庭美满,有两个孩子。

 

她的大女儿小学五年级,成绩不差,但也不突出,小儿子5岁,活泼聪明。

 

按理说,她应该是个“成功妈妈”了。

 

但这两年,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进了一件事里:办香港身份

 

不是为了移民,也不是为了自己去香港发展,而是为了她两个孩子的未来能有一条“不靠高考”的升学路径。

 

我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她说,“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办,我很心慌。”

 

图片

 

02
为一个身份
 
 
 
她连续申请两年香港硕士,都失败了

Amy是大专学历,虽然自家开公司收入不错,但也没达到高才通应税250万的要求。

 

所以, 她既做不了优才,也做不了高才。

 

两年前,在朋友的鼓励下走上了“读书换身份”这条路。

 

第一年申请了四所香港硕士,全部拒信;

 

第二年换了更贵的文书团队,还是没有一个 offer。

 

两年下来,申请费、材料费、咨询费,前前后后花了几万元。

 

看着身边的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拿到了香港身份,她说自己“睡不着”,“总觉得不甘心”。

 

“为什么别人能有身份,我就不行?”

 

但我知道,香港要的就是,要么很有钱,要么很有才的人。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想要“普通人”。

图片

 

03
她差点想尝试找“黑中介”
 

Amy的焦虑无处安放,她整天刷各种办香港身份的短视频,到处去咨询。

 

有家中介告诉她,可以通过“专才挂靠”办理香港身份, 只要10万,不保证成功,不成功可以退费。

 

要办高才也可以,80-90万一站式搞定。

 

如果,香港专才、高才都走不通,还能办新加坡自雇,只要20多万就可以拿新加坡身份哦。

 

她急急慌慌来问我,说只要可行,她就想去办。

 

我真的服气了, 好说歹说把她劝了下来。

 

首先,在香港“欺诈”属于重罪。

 

没有真实的香港雇主,也不具备专才岗位的匹配性,所谓“专才挂靠”,其实就是制造一份假工作合同,每年还得支付数万元的挂靠费维持名义雇佣关系。

 

这本身就是“欺诈”。

 

如何一旦被香港入境处查出造假,身份作废事小,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图片

 

04
放下执念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听了我的话,Amy后来决定放下对香港身份的执念。

 

上周,香港更改了“本地生”入学政策,Amy私信我说:“幸好之前听了你的话,没有继续搞香港身份”。

 

香港需要的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税收的人才,而不是去“薅羊毛”的。

 

这一点很明确,也很坚定。

 

移居香港这条路并不适合大多数中产去走。

 

不管是升学还是移民政策,都会随时发生变化,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做法。

 

一条本来不适合自己的道路,非要去拼,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太好。

 

不要被眼前的诱惑迷了眼。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哈佛否认支付5亿美元换和解!3所藤校已“认怂”,联邦资金解冻...
下一篇:注意!!10年美签“续签免面谈” 政策全面收紧!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