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美国国际教育学会发布了2025年《门户开放报告》,这份由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等官方机构支持的年度数据,再次成为留学圈的热门话题。报告显示,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生总人数已经突破117万,创下历史新高,但背后的结构变化却值得每一位在美或计划留美的中国学生深思。尤其对于计划未来在美国求职的留学生来说,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整体趋势,更暗藏了未来几年留美发展的关键信号。
国际生总数创新高
但“留学路径”正在重构
根据2025年《门户开放报告》的数据,全美高校的国际学生总数达到1,177,766人,比上一年增长4.5%,这也是连续第四年保持增长。国际生占全美大学生总数的比例升至6.1%,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对全球学生的吸引力依旧强劲。
然而,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转变:本科留学人数开始回暖,而研究生人数却出现下滑。具体来看,本科阶段留学生人数回升至35.7万,同比增长4.2%,而研究生人数则下降2.7%,约为48.8万人。这一变化反映出不少家庭正把留学规划提前,更早地将子女送入美国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持有OPT签证在美工作的国际生人数大幅上升至29.4万,同比激增21.2%。OPT作为美国移民局提供给留学生的实习和工作许可,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留美发展的重要跳板。这一数据也说明,无论就读哪个阶段,更多留学生正积极把握在美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中国大陆生源下滑
但留美就业意愿不降反升
在生源地方面,印度以36.3万留学生稳居榜首,同比增长9.5%,而中国大陆学生人数则降至26.6万,同比下降4.1%,位居第二。
其中,中国大陆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大幅减少10.2%,仅约7.8万人,规模退回到十年前的水平;研究生人数也小幅下降2.1%。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持OPT签证的中国学生人数不降反增,微涨0.7%。这反映出,尽管来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减少,但更多人希望在完成学业后留在美国就业。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学生和家庭对美国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的重新考量。过去,许多人留学主要以“求学”为目的,如今则更倾向于“求职”,希望通过美国的学习经历获得更好的职业起点。
报告中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不再仅仅追求名校光环,而是更务实的选择能提供高性价比和就业保障的学校与专业。
选校与专业:务实主义当道
STEM仍是“黄金赛道”
从国际生最多的美国大学榜单来看,传统名校如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依然受欢迎,但像东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普渡大学等STEM强校也跻身前十。
这些学校要么位于经济发达、就业资源丰富的大都市,要么在工程、计算机等领域拥有顶尖实力,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表现突出。此外,德克萨斯州成为留学生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年增幅达8.4%,其背后的原因包括“硅丘”奥斯汀的科技产业、休斯顿的能源中心,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整体性价比备受青睐。
在专业选择上,STEM领域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全美近57%的国际生选择攻读STEM相关专业,其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以25.9%的占比成为最热门方向,工程和商业管理分别以18.4%和13.6%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学生的选择趋势与此一致,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和商科位列前三。
这一现象不难理解:STEM专业毕业生不仅能获得长达36个月的OPT签证,远高于非STEM专业的12个月,还能进入人才缺口大、薪资水平高的科技和工程领域,留美就业概率显著提升。
留美求职新机遇:
如何把握OPT红利与差异化竞争
对于正在或计划在美求职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这份报告传递出双重信息:一方面,美国对国际生就业的开放度在提高,OPT人数的大幅增长便是明证;另一方面,竞争也在加剧,中国学生需要更早规划、更注重差异化。报告显示,虽然中国留学生总数下降,但美本申请池的整体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这意味着,除了保持优异的成绩,通过高含金量的实习、科研、竞赛和个性化活动来提升背景,已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面对这一趋势,建议在美留学生尽早关注职业导向的课程和实习资源,主动参与校园招聘和行业网络活动,同时结合自身优势选择STEM或交叉学科领域,以延长在美工作经验积累的时间。此外,合理利用OPT阶段积累人脉和技能,能为后续申请H-1B签证或长期留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2025年《门户开放报告》描绘了一幅留学美国的新图景:总蛋糕在变大,但分法已变。对中国学生而言,留美不再只是“镀金”,而是需要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更务实的路径选择。只有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才能在留美求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