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逝者如斯”:从江滨到陆家嘴,艺术的跨界与跨越时间

2021-04-23 16:45  澎湃新闻   - 

4月22日,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音乐家金望带来的沉浸式空间艺术展“逝者如斯”在黄浦江畔的“边园”与陆家嘴APSMUSEUM以交互的形式开幕,杨浦滨江上工业记忆的厚重与一江之隔浦东陆家嘴的活力构成一曲“复调”。
 
在阐述两个地点与展览名“逝者如斯”的关系时,展览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说:“‘逝者如斯’讲述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将‘边园’跨越时间的‘废墟’感,带到美术馆内,将现有的江边影像与艺术家的作品互相感应,形成此在和彼在的关联。”展览现场 APSMUSEUM《逝者如斯》

展览现场 APSMUSEUM《逝者如斯》

站在杨浦滨江的“边园”二层的露台,眼前是江水缓缓流过,一位演奏家吹着双簧管,都市风景推到了远方,框景中的城市、远处的发电厂,在建筑的废墟和新的风景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似乎成为了风景的注脚。站在“边园”上看到黄浦江和老电厂。

站在“边园”上看到黄浦江和老电厂。

浦东陆家嘴腹地,陆家嘴中心 APSMUSEUM内,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之上的场景在此处传送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柳亦春在此以一种抽象的方式重构了江边的现实空间,邱岸雄的创作则通过一系列逐渐悬浮与失重的人与物,赋予了这城市的日常之景以一种超现实之“轻”。在APSMUSEUM,杨浦滨江的实时传送影像,与馆内行走的人、与邱岸雄的影像叠加。

在APSMUSEUM,杨浦滨江的实时传送影像,与馆内行走的人、与邱岸雄的影像叠加。

此处的影像实时传送到“边园”的显示屏上,叠加废墟风景与喧嚣时尚,以沉浸式装置连接,如同两个容器,承载了上海工业的历史和繁华的当下,艺术作品在其间也提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物的状态。观众一点屏幕,屏幕中的动画便飘向天空。

观众一点屏幕,屏幕中的动画便飘向天空。

“边园”与APSMUSEUM,现实与虚拟的叠合
 
“边园”并非一座园,而是一段有着废墟感的、原是煤码头边抵挡煤炭滑落的墙,2019年建筑师柳亦春借鉴中国园林“因借体宜”的建造规则,将其改造为如今的“边园”。改造后,煤码头边抵挡煤炭滑落的墙成为了“边园”。

改造后,煤码头边抵挡煤炭滑落的墙成为了“边园”。

其实,原来此处有两堵墙,另外一堵墙被粉碎之后,建筑的碎块被扔在了码头跟防汛墙之间,日积月累,泥土进入缝隙当中,长出了丛生的杂草树木、保留下的墙,与粉碎的另一堵墙的碎片共同形成了一种风景般存在的整体。如今虽然经历改建成为了“风景”,却依旧带着荒芜之感,也恰是这种风景,传递了黄浦江边工业历史的时间感,也传递了杨浦滨江过去相对处于上海城市边缘地带的地理特征。“边园”面对黄浦江

“边园”面对黄浦江

柳亦春曾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回忆首次来到这片杨浦大桥以北的场地,“(它们)如同某种废墟一般存在,因为长期闲置、梁柱已经破损,有些泥土落在上面,长出了杂草,甚至树木,似乎这些废墟都在以某种方式向自然回归。”柳亦春说,“我们今天要在废墟上重新去建造,从某种程度上是在终止它向自然回归的过程,这样的终止对废墟意味着什么?”改造前,近乎回归自然的场地。

改造前,近乎回归自然的场地。

柳亦春在讲述“边园”时,多次使用了“废墟”与“痕迹”两词,“同一个东西,既可以理解为是‘废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痕迹’。当废墟转化为新建筑的一部分时,它就变成了原来场地上的一种痕迹,并以一种新的方式把它固化。所以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对于时间的理解,‘废墟’好像是一种消失,‘痕迹’好像是一种保持。”“我想让这个地方被改造了之后,仍然能极大程度保留住原来场地与都市生活有所疏离的荒芜场景。”杨浦滨江的“边园”。©田方方

杨浦滨江的“边园”。©田方方

改造后的“边园”原来的场地、现有的杂草树木构成风景。 ©田方方

改造后的“边园”原来的场地、现有的杂草树木构成风景。 ©田方方

APSMUSEUM是欣稚锋艺术机构(Art Pioneer Studio)及其创始人汪斌创立的“非营利”艺术空间,也是一个实验性的空间,虽然坐落于商场之内,但不吝啬其艺术追求,邀请意大利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做空间设计(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2020年11月举办开馆展,“空间领导者”也邀请到不少国际大牌艺术家的参与。在此之前,欣稚锋艺术机构承担了杨浦滨江永久公共艺术作品的策展、全程监理、执行总控。对于公共艺术、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联等议题,一直在做跨学科的融合和探索。APSMUSEUM《逝者如斯》展

APSMUSEUM《逝者如斯》展

APSMUSEUM也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它所在的处的陆家嘴区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产物,其关注的城市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随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所产生的。
 
此次展览中,APSMUSEUM被打造称一个超现实的空间,柳亦春从建筑介入的角度,将两处链接,APSMUSEUM里的长长的走道和屏幕与“边园”的长墙形成了物理上的呼应。邱岸雄的剪影动画中的人与物慢慢离开地面、飘向天空,人走在其中,彷佛亦是一种游园。陆家嘴中心 APSMUSEUM内,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之上的场景在此处传送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

陆家嘴中心 APSMUSEUM内,步入长长的廊道,“边园”之上的场景在此处传送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

这个空间与“边园”的现实空间对应,在现实与虚拟的叠合,形成了对熟悉的日常城市空间的陌生化体验。“将江边物质世界里的边园和美术馆中影像建构起来的想象的边园,跨时空地连接起来。美术馆的边园更通过数据传输反身植入江边的现实存在。此边园是彼边园的影像孪生,更是对彼边园的意义诠释与再造。”李翔宁说。柳亦春改造的“边园”

柳亦春改造的“边园”

柳亦春、邱岸雄、金望带有“文人意识”的跨界合作
 
第一次看到邱岸雄的作品是在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上,当时他以丙烯调水的水墨语言制成动画《新山海经I》,讲述城市发展中的能源问题,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共鸣。
 
自此之后,他陆续在2009年和2017年完成了《新山海经II》和《新山海经III》,与创作时间相关,其关注的点从“能源冲突”到“太空与生物技术”,直至网络时代下现实与虚拟的探讨。似乎每个人都身处都市“新山海经”,而其中出现的每一个“怪力乱神”也都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物体。在带有中国古人意象的“城市山水”中,照见的是自己。《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新山海经三》,2013-2017,水墨动画

邱岸雄出生于1972年,上世纪70年代到今天,中国人生活的变化是有史以来最巨大也是最奇特的——从一个依靠土地吃饭的农耕社会进入了一个农业、工业、后工业消费、信息社会的混杂体。一些曾经出现的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在当下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很多事情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解决,只要有一根网线就能通向外面的世界。躺在沙发上边能参与社会重大事件,这一切都变得轻松和容易,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轻”了。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邱岸雄为此次展览定制影像作品,便让人感到一种“轻”。小女孩的剪影走入屏幕,吹散手中的肥皂泡,小狗脱离地心引力轻轻飘起,再一触碰,人也将被轻轻带起……但都轻如纸片,却没有自己的面目,与真实的生活产生了分离。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互联网建构了一个失重的世界,不仅是生活的失重,我们对时间的感受也失去了重量,碎片化的信息打碎了时间的连贯性,只有当下发生的事情才能吸引网络大众的关注,而昨天的事情就被遗忘,在网络社会里越短暂而刺激的信息越有效,冗长而理性的知识少有人问津,在昨天就被遗忘的时间感里,我们丧失了时间的纵深,就更遑论历史感了,时间的重量在这个失重的时代逐渐消失。” 邱岸雄说。
 
回忆我们经历的时代,手机屏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社交媒体平台像一个饕餮巨兽,可以吞下任何东西,只要能带来流量。所有人的生活都被卷入这场无休止的全民狂欢表演。APSMUSEUM《逝者如斯》

APSMUSEUM《逝者如斯》

邱岸雄的影像,连同APSMUSEUM展览开幕的热闹,被投射到柳亦春“边园”建筑之中,叠加着黄浦江上的来往船只,以及孤独的乐声。建筑本身历史感的废墟感和重量感将当代生活的“轻”衬托得更为“虚芜”。
 
虚拟与现实之中,两位乐手一位在“边园”吹着双簧管、一位在APSMUSEUM拉奏中提琴,一江之隔,两种周遭,以音乐对话。他们奏出的曲子出自金望。这个名字或在视觉艺术领域相对陌生,但在音乐领域,他的室内乐作品曾多次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等音乐会上演出,并与杨福东、邱岸雄有多次合作。“大多数的音乐都有特定的演奏场合,但这次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同时演奏音乐,也给了不少想像的空间,也以此表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空概念。”金望说。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虽然,艺术、音乐和建筑虽然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但艺术是最终的载体。在开幕当日,还有一场论坛,策展人和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展览对自己的启发。李翔宁从黄浦江贯通和城市空间艺术季为基础,讲述艺术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柳亦春以“美术馆的边界”为题,讲述自己的建筑实践,并借“边园”,讲述美术馆的艺术如何融入公共身后中。而汪斌做公共艺术和APSMUSEUM的初衷也是想让“白盒子”里的艺术家被更多人了解,其很多实践也与场域、跨领域的合作有过,这次加入了科技和艺术的互动。开幕论坛

开幕论坛

据悉,今年6月,“边园”分会场将移师秦皇岛阿那亚孤独图书馆,届时将面对大海,讲述“一城一故事”,未来展览还会有更多巡展,不同空间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NFT艺术狂热的思考:艺术何以异化,艺术到底何为
下一篇:中国戏曲人物画界“敲响”南翔锣鼓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