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下)

2021-05-28 12:58  艺术中国   - 


乡村建设

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Practice of Art, Space and Place

2021年5月22日至8月22日

May 22, 2021 - August 22, 2021

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胜利路63号  

Jiangxi Academy of Fine Art Museum

No.63 Shengli Road, Zhushan District,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参展人

陈奇  何崴  焦兴涛  靳勒  睢安奇  梁井宇  

刘家琨  刘庆元  罗宇杰  马岩松/MAD  孟凡浩  

青山村实验  渠岩  王求安  夏雨清  徐甜甜  

央美CAFA+RK/SP/DY乡建教学 

 易居乐农  朱竞翔  自然造物  左靖 

课本创作小组

Participants

CAFA+RK/SP/DY, Chen Qi, EJU-lenong, He Wei, Jiao Xingtao, Jin Le, Ju Anqi, Liang Jingyu, Liu Jiakun, Liu Qingyuan, Luo Yujie, Ma Yansong/MAD, Made in Nature, Meng Fanhao, Qingshan Village Experiment, Qu Yan, Wang Qiu'an, Xia Yuqing, Xu Tiantian, Zhu Jingxiang, Zuo Jing

作为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开馆展,“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将于5月22日启幕。此次展览将从二十二组参展人在乡村工作的具体经验与田野实例出发,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社会设计、艺术介入乡村、美学教育、社区营造、民宿及其运营等多个主题。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新的转向,它与乡村社会的变迁成为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回应不同的命题。如果说以城市为发展核心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是在履行“快速发展”的需要,那么对于乡村振兴的全面关注,则是在回应“如何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力量以各种鲜活的方式参与到乡村建设的运动当中。面对不同的乡村社会关系,相异的地域和文化习俗,正是乡村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参与乡村建设的人群自身的知识背景、价值观、探索目的的差异性,使得今日的实践者们在颇具艰难的实验中创造了不同的协作模式,并体现出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事务的跨领域特点。

本次展览所关注的三个工作维度,分别对应乡村的空间、人文与社群三种社会情境。同时,每位参展人根据自身的工作体会与创作理念,提炼出数个有关乡建的关键词,为当下的乡土实践提供阶段性的理论概括。“平民设计”“建筑针灸”和“泥鳅钻豆腐”是在乡村设计之中发展出的特殊策略,“谦虚介入”“信任”与“快乐营造”等则是他们进入乡村所秉承的行为准则。最后,透过构建“再用的建筑”“理想原型”和“村庄美术馆”等灵巧的空间与活动形式,立绘出一幅具体而生动的乡村建设图景。在这些形态各异的方法之下,如何协调生态与发展、速度与节奏、主体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则是大家共有的目标与理想的示现。

本次展览由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馆长雷子人担任艺术总监,左靖任总策展人,彭嫣菡、王彦之、胡珊联合策划,并由崔灿灿、王美钦和靳今任特邀策展人。

参展项目(F1)

Participating Projects F1

参展项目(B1)

Participating Projects B1

渠岩:艺术介入乡村的在地化实践

Qu Yan

Local Practices of Rural Art Intervention

从许村到青田,从艺术介入到融合,是渠岩团队持续十余年、跨越南北地域的乡村实践。许村在山西,青田在广东,一南一北、一山一水,均采用“多主体联动”的在地合作方式,是当地人、知识分子、企业家、政府和艺术家互动而成的开放性实践。从依稀可辨的历史文脉中,慢慢重燃奄奄一息的中华文明。对渠岩而言,艺术介入乡村,重要的不是权威与观念史上的艺术,而是实践意义上的公共美学行为,或是说一种为提升真切的人性,以及良知的美感而来的社会行动剧场。在此意义上,艺术介入乡村便超越了治理意义上的乡村建设,而指向用善美的行动消融现代性分裂,用神人共舞及众人欢腾之力,修复此世与彼岸、处境与追求的共同体精神。

渠岩,当代艺术家,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从2007年开始,渠岩开始了“艺术推动乡村文明复兴”的乡村在地实践,是中国艺术乡建的发起者与实践者。

祖灵的居所,2015年。© 渠岩

苍鑫艺术行为《敬水仪轨》,青田艺术行动,2019年。© 苍鑫/渠岩

靳勒:石节子美术馆

Jin Le: Shijiezi Museum

- 特 约 策 展:崔 灿 灿  靳 今 -

石节子美术馆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第一个村庄美术馆,它由艺术家靳勒(1964—2021)发起创立。这个偏居西北的美术馆,远离当代艺术的中心,距北京和上海同等遥远。这也造就它别样的目的和逻辑,从当代艺术的国际化梦想中撤出,告别艺术体制和消费系统,拒绝观念一体化和城市话语的浪潮,重返乡村,扎根中国更广泛的现实处境,在地实践。

石节子是一个主体,一个具体的、真实的自我改变和生长;它的核心是村民,它的梦想来自于村民。石节子的主体也是十几年间的几百场艺术活动,前后几千人的关于梦想的交流与协商。它们一起平等地、自发地构成了一个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和艺术雄心。

靳勒,1964年生于甘肃秦安,石节子美术馆馆长,艺术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2008年被选为石节子村村长,并于当年成立石节子美术馆。2021年1月不幸去逝,享年57岁。

村民何蠢蠢为石节子美术馆题字,2008年。 

靳勒为父亲栽种的李子树”贴金“,2005年。

左靖:从碧山到大南坡

Zuo Jing: From Bishan to Dananpo

- 特 约 策 展:王 美 钦 -

策展是左靖推动他的由艺术带动的乡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也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展览地方营造的呈现理念和形式。展览对他来说,不再仅仅是限于在特定的空间和场所中展示艺术作品,以此来彰显一些艺术家在艺术语言、形式和观念上的探索及成就。他的展览是为乡建而进行的,有很强烈的过程性、行动性的和持续性,其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与文化手段,协调各方资源,创造合作机会,让来自不同专业和社会背景的人们共同努力,发展可行的方法开展地方营造。本单元以左靖参与发起和主导的碧山、茅贡、景迈山和大南坡这四个艺术乡建项目为例,回顾自2011年起他根据地域或人情差异和地方诉求的不同而采用的相应策略,以艺术带动乡村地方营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套独特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步骤。

左靖,策展人,乡村建设者,《碧山》杂志书主编。安徽大学副教授。2011年后,左靖将工作重点转向在地的乡村(镇)建设。他强调文化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并以培养社区的文化自觉、改善当地的文化环境等等作为目标方向。

景迈山翁基村村景,摄影:朱锐,2017年。© 左靖工作室

“乡村考现学: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艺与风度”展览现场,河南修武县大南坡艺术中心,2020年。 © 左靖工作室

焦兴涛:重建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

Jiao Xingtao

Rebuilding the Continuity Between Art and Life

“羊磴艺术合作社”是艺术家焦兴涛发起,由娄金、张翔等年轻艺术家和李竹、王子云、周彦华等青年学者,以及谢小春、令狐昌元等当地艺术爱好者、居民一起共同参与实践的综合艺术项目。羊磴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除了一条河之外没有任何让人欣喜的地方。吸引艺术家的正是它像中国成百上千的镇子一样的、毫无个性的、乏味的、既不悲观也非绝望的日常性。它尝试将艺术还原为一种“形式化的生活”,并重新投放到具体的社会空间中,强调“艺术协商”之下的“各取所需”,意图在对日常经验的表达中“重建艺术与生活的连续性”。

焦兴涛,二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明天雕塑奖”发起人。2012年以来,致力于公共艺术与当代参与式艺术创作,发起“羊磴艺术合作社”项目并持续至今。

带上《柜中屋》赶场,“羊磴艺术合作社”项目,2014年。 © 焦兴涛

李安伟和他的“全家福”,2018年。© 焦兴涛

青山村实验:一滴水的未来

Experiment of Qingshan Village

The Future of A Drop of Water

青山村小水源保护项目的落地成为了公益性的地方品牌项目,吸引了不同领域的关注。而后,青山自然学校和融设计图书馆的扎根,为更多人来到青山村生活、工作、创业和学习提供了基础。如今的青山村,汇聚了一批有志于在乡村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村里也长期生活着近60个新村民。青山村在新老村民融合、对话、共建、共生上探寻着自己的路。

融设计图书馆为非盈利组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核心使命是把中国传统手工艺解构成材料与工艺,提供给全球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推动传统手艺的再生和当代设计的进步。青山自然学校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是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万向信托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发起建立的自然教育基地,在本地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尝试连接人与自然,连接新老村民,连接城市与乡村。

青山村环保市集:推广村民以物换物,二手交换,2020年。 © 青山村实验

龙坞水库,小水源保护项目试点地,2015年。©青山村实验

课本创作小组:隐形的儿童

Art Textbook Residency

The Invisible Children

修武县家乡美学课本驻留创作项目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联合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教育体育局、左靖工作室联合发起,向全社会征集修武县本土美育课本的创作方案,并邀请获选创作者前往当地驻留,与评审艺术家、当地中小学老师参与共创工作坊。将现代美学标准和乡村美学调研融入到当地的美育课本中,回归自然本源及历史,为中国乡村儿童定制属于他们的本土美育课本。

“竹林七闲”美育教材驻地创作小组是一个关注本土乡村美育实践的7人跨学科团队,因驻留地焦作修武县曾为竹林七贤隐居地而得名。我们旨在实践真正的参与式设计,将乡土美学作为连接城乡的契机,使得学校成为城市资源导入与乡村价值输出的双向通道。组员:李鹏鹏  吴雪影  杨沫彤  施维娜  王沁雪  王明美  卢晓夏

“花田议事”冰菊感知的课堂实验,云台山镇中心学校,2021年。 © 课本创作小组

课本封面,河南修武县家乡美学课本驻留,2021年。© 课本创作小组

参展项目(F2)

Participating Projects F2

自然造物:再现、再造、再生

Made in Nature

Reproduce, Recreate, Regenerate

自然造物通过对在地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不断地调查、访问与整理,将获得的资料转换成纪录片、照片和文字,并加以传播,让被遗忘的民间手艺与手艺人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为“传承”创造更多可能。自然造物独立或联合其他创新团队进行了超过100项传统工艺的转化,给手艺人、农人、乡村企业、老字号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传统文化传播及民艺再生蹚出了新路。在采集工艺、材料和手艺人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设计、优化制作等方式,让传统民艺换一种方式呈现在当下生活中,影响更多有责任感的新生力量加入到民艺复兴的事业中来,为民艺复兴打下社会基础。

自然造物用行走的力量再生中国民艺,用7年时间,在路上跨越700000公里,完成民艺再造项目超过100个,拍摄制作纪录片200多部,拜访手艺人超过2000位,拍摄资料照片超过1000000张。

 

手工艺调研之徽墨制作,2016年。© 自然造物

在全国各地展开乡土手工艺调研。 © 自然造物

易居乐农

城市社区支持乡村发展的实践

EJU-lenong

The Practice of Urban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2015年,易居乐农成立,开始推动城市社区消费农产品,从而助力扶贫的实践。将社区支持农业延伸扩展,创新性地推出互联网经济下的社区支持农业(ICSA),即在社区支持农业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技术,使产前沟通更便捷,产中过程更直观,产后交易更快速,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机制,更稳定地形成利益共同体。6年来,足迹深入到了全国10个省25个县域,用移动互联网作为工具,连接乡村田间和城市社区,走出了一条由城市千万社区家庭直接参与农产品消费的城市社区支持乡村发展的实践之路。

易居乐农是易居中国旗下社会责任板块,成立于2015年,以社区支持农业发展为理论基础,致力于为中国的广大乡村提供区域品牌、城市消费、共享农庄等服务。成立至今,与商务部、扶贫办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先后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与表彰。

易居乐农助力甘肃民勤蜜瓜销售,2020年销售2000余单,收入8万余元。© 易居乐农

共享农庄“西窑头村FA公社”,十二栋设计师民宿之一,2021年试营业。© 易居乐农

夏雨清:没有民宿,乡村就没有活力

Xia Yuqing

Countryside Has No Vitality without B&Bs

中国乡村生生不息,从来都不只是靠由内生长的力量,也受益于外力的推动。民宿主作为新时代的“乡贤”,带来了小量的资金、充沛的活力和复兴的梦想。民宿虽好,但一家民宿,对一个乡村,乃至一个县域,影响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把民宿结伴带去那些偏远的区域。“黄河·宿集”就是这样的尝试。在这里,我们改变了西北旅行史:“黄河·宿集”颠覆了宁夏半年无一个度假客的历史。民宿,从来不只是民宿,更是“乡建的入口”。民宿吸引年轻人回乡,带来新的城乡互动,慢慢改变乡村。

夏雨清,“中国民宿榜TOP 50”创办人,已连续四年发布业界权威榜单。民宿集群概念倡导者和践行者,已成功打造国内第一个民宿集群“黄河·宿集”,创立高端民宿品牌“飞蔦集”。

2019年营业的“黄河·宿集”,使荒废的村庄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 夏雨清

“黄河·宿集”帮助村民销售滩枣十几万斤,2020年。  ©夏雨清

陈奇:回到有趣的乡村日常生活

Chen Qi: Relive the Exciting Rural Life  

本次展览的内容,是我们这七年来扎根乡土的实践,新老村民在乡村投入的热情,村民的生活与变化。乡村社区营造其实是这里的人在一段时间里用心经营的日常生活,大家在集体的行动里感受到力量与喜悦。在明月村、大南坡,我们看到村民被看见,被信任,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动维护环境,写诗、绘画、染布、跳舞、唱戏,开家庭餐厅和民宿接待外来的客人,村庄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当项目结束我们离开后,村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在劳作与休息中萦绕着关怀、乐趣、审美、喜悦,并把这份喜悦分享给邻居和远道而来的客人,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陈奇,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产业导师,每年为全国乡村旅游行业培训人才超过5000人次。明月村操盘手、大南坡社区营造顾问,为四川省、重庆市、河南省十余个村庄进行顶层策划与发展指导。

大南坡村武术队组建,2020年4月。  ©陈奇

断演四十年后,大南坡怀梆剧团恢复演出,2020年。©陈奇

刘庆元:乡村与木刻

Liu Qingyuan: Countryside and Woodcut

为社会而给诸众木刻,是刘庆元木刻行动的出发点。乡村是木刻天然的发生场域。在这里,刘庆元的木刻,表现乡村,且为乡村服务。木刻在应对文化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及时性与即兴特征,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无差别应用,应该是刘庆元的木刻带给人们的最深思考。木刻这种形式天赋异禀,似乎在一切视觉媒介中,都可以自由呈现而毫不违和,也就是说,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木刻的公共性还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开发。

刘庆元,七零后,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系主任。主要工作方向是当代艺术设计的社会融入方法、跨学科实践和创作。

碧山刻记,2012年。© 刘庆元

景迈山上的人们,刘庆元×huangyangdesign, 2021年。© 刘庆元

机构

Venue

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是江西画院与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共建,由江西画院作为学术主导、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运营的公共服务机构。美术馆由原建国瓷厂1号厂房成型车间改建而来,紧邻御窑厂遗址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1332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共6个展厅,总陈展面积为2600平方米,具有恒温恒湿条件能够满足各类展览需求。内设学术报告厅、典藏库、办公室、艺术商店、图书室、咖啡厅、艺术家驻留空间等配套功能用房,与周边的历史街区共同呈现多维度的文化氛围。

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将以国内外艺术家驻留计划为主,以多元艺术形式展现本土地域人文;与江西画院创作团队深入合作,展示画院研究成果;同时还将引进国内外重要学术展览,扩大景德镇及美术馆文化艺术交流,推动江西艺术发展。

乡村建设

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Practice of Art, Space and Place

主办

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Presented by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e Tourism Group

承办

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 左靖工作室

Organized by

Jiangxi Academy of Fine Art Museum

Zuo Jing Studio

协办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Co-Organized by

Beijing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Anhui University

艺术总监

雷子人

Artistic Director

Lei Ziren

策展人

左靖

Curated by

Zuo Jing

策展团队

彭嫣菡 王彦之 胡珊

Curatorial Advisors

Yanhan Peng, Wang Yanzhi, Hu Shan

特约策展

崔灿灿 王美钦 靳今

Guest Curators

Cui Cancan, Wang Meiqin, Jin Jin

视觉设计

马仕睿  曲芳正  叶子萌  韩佳  张莹

Visual Design

Ma Shirui, Mark Qu, Ye Zimeng, Han Jia, Zhang Ying

展陈设计

董正蒙 杨术

Exhibition Design

Dong Zhengmeng, Yang Shu

展览统筹

蒲佳

Exhibition Coordination

Pu Jia

执行团队

江西画院美术馆(景德镇)

Exhibition Management

Jiangxi Academy of Fine Art Museum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央美艺管学院与桥爱合作艺术治疗项目正式启动
下一篇:陈麦青|徜徉于“三吴墨妙”内外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