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贵州七旬老太碎布上“演绎”浮雕艺术

2021-08-18 10:03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贵州遵义8月16日电 题:贵州七旬老太碎布上“演绎”浮雕艺术

  作者 蒲文思 瞿宏伦

  眼前的一幅幅画作,人物五官立体逼真,植物枝叶呼之欲出,鸟禽身上的羽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着实令人称绝……难以想象,这些逼真立体、如浮雕似的精美画作竟然是用碎布堆贴而成,它们都出自一位年逾七旬老人之手。

尹守先制作的京剧布艺堆绣作品。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退休职工尹守先老人,是一名半路出家的布艺堆绣师,其在传统布艺堆绣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堆绣技法与绢塑的部分工艺进行融合,生动立体地再现一幅幅山水、花鸟虫鱼和人物画,演绎碎布上的“浮雕艺术”。记者日前来到尹守先老人家中,探访其创作背后的故事。

图为尹守先在介绍她制作的生肖牛作品。瞿宏伦 摄

  走进尹守先老人的家,《梅兰竹菊》《鹤报平安》《十二生肖》……从客厅到卧室,墙上全是她的布艺堆绣画作,此时的尹守先,正在阳台窗前埋头创作新的作品。桌上摆放着剪刀、镊子、蓬松棉、粘胶和各色布块,这些便是她日常创作布艺堆绣画的工具。

图为尹守先用剪裁后的图案和原图做对比。瞿宏伦 摄

  “今年是牛年,我准备做一个《五牛图》,它是我们中国的名画,也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就想用布艺堆绣技法来展现《五牛图》。”尹守先一边制作,一边向记者介绍道。只见她用复写纸临摹出《五牛图》中的“一牛”,然后用剪刀分解牛的身体图案,并进行编号,接着将分解的图案贴上蓬松棉和凤尾纱,并用镊子细致地包裹边缘……反复修整之后,她将完成的布块进行组合,立体的“半成品”牛身显现眼前。

图为尹守先在家中客厅内查看布艺堆绣作品。瞿宏伦 摄

  布艺堆绣画即用布来做画,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其做工精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是装点居室、馈赠亲友的佳品。尹守先介绍,布艺堆绣主要以堆贴为主、绣制为辅,从选材、描图、制作到组装成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一幅完整的作品要近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图为尹守先创作的《鹤报平安》布艺堆绣作品。瞿宏伦 摄

  “布艺堆绣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它难在仅有一张图纸做参考,剩下的需自己去构思配色创作。”说到配色,尹守先拿绣花比喻道:“未曾学绣花,必须先配线,布艺堆绣也是一样的,配色是最关键的。比如树叶的绿,不是说死水一潭地全用一种绿布,它需要用到深的、浅的、淡的各种渐变色彩的绿,而且还要看你放在哪个部位,凸显层次分明。如果你的颜色没有配好,那你做出来的成品它就不生动、不灵活也不好看。”

图为尹守先创作的仙鹤细节图。瞿宏伦 摄

  除了讲究色彩搭配,布艺堆绣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仿真,在尹守先看来,除了布料选材,创作者的审美和悟性也很重要。尤其在创作历史人物作品时,为逼真再现人物的五官面貌,彰显人物的气质神韵,尹守先经常实地采风,深入了解人物故事并反复研究实物造型。“比如说我做的《黎庶昌》这件作品,黎庶昌出身于清朝,又是一个大使,因而就不能用平时的那些土布去给他做造型,必须要用到缎子布,不仅要符合他的身份,还要吻合当时的背景,这可不是拿到什么材料都能做的。”尹守先笑言,这也是大家常说的,看你是否具有“艺术细胞”,欣赏水平高不高。

图为尹守先创作的人物作品《黎庶昌》。蒲文思 摄

  退休后学艺至今,尹守先一直潜心研究、创作布艺堆绣画。截至目前,她已创作近百幅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被当地的展览馆和博物馆收藏。2014年,她创作的红色题材作品《遵义会议》被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如今,年逾七旬的尹守先在当地一所老年大学任教,专门教授布艺堆绣,她意在将这门手艺传下去,同时,她亦希望布艺堆绣能在年轻人手中绽放异彩。

图为尹守先创作的《五牛图》半成品。 蒲文思 摄

  让尹守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几个孙子都乐于跟着她学。“我有一个孙女很喜欢布艺堆绣,她今年考上了大学,学的美术专业。因为我本身没有学过美术,缺乏一些美术专业知识,我就想把我在布艺堆绣上创新的一些技法教给她。她年轻又有文化,经过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也能够更好地去完善布艺堆绣这门技艺,使之更上一层楼。”(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夏青青:《莱茵河畔的华人风采》出版后记
下一篇:山中青年第二季·百年青春|传千年青瓷 承工匠之心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