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导演方励拍摄的二战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日前在纽约大学展映。这是导演方励在美国举办的多场放映活动之一。影片首次将二战期间发生在浙江舟山群岛海域的英军战俘沉船惨剧搬上荧幕。在纽大任教的艾美奖获奖制作人Bill Einreinhofer主持了与方励的对话活动。
《里斯本丸沉没》讲述了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众多英军士兵沦为战俘。其中一部分(1812人)于当年9月27日被押上日军征用的日本商船“里斯本丸”前往大阪等地做苦力。该船于10月1日清晨抵达浙江舟山群岛的东极岛附近海域时,由于没有按国际法张贴押运战俘的标志,因此被在附近巡弋的一艘美国潜艇作为敌对船只,发射多枚鱼雷击中。但由于鱼雷只是击中船尾,因此船只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在海上漂浮了约30多个小时。
原本日军有充足时间和救援船只将所有战俘安全转移,但船上的700多名日军却在自行撤离至附近军舰上之后,将船舱封死,要让1800多名英军同舰船一起沉入海底。所幸在经历一天一夜的地狱般煎熬后,一名英军士兵用刀刺破了甲板,最终多数人得以逃离船舱,但此时在附近军舰上的日军却毫无人性地用机枪向甲板和水中的战俘进行扫射。不久之后,附近东极岛上的中国渔民看到有船难,纷纷驾驶小船来救援,最终200多艘舢舨救起了近400名英军士兵。而日军看到渔民来救援,知道事情已无法掩盖,因此也开始将一部分落水战俘救上日军的军舰,最后被日军救起的人员约有600人。其余有至少828人与“里斯本丸”一起葬身海底,至今没有被打捞过。
被舟山渔民救起的380多名英军士兵最终又被日军从岛上带走,经上海押往日本。只有三人在渔民帮助下藏身石洞内,躲过日军搜索,最终抵达战时首都重庆,并将战俘们的悲惨遭遇公诸于世。被押往日本的战俘直至1945年才获释,期间又有两三百人因不堪折磨而死去。
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海洋调查和水下勘探设备制造的方励在2014年左右无意中从东极岛的渔民那里听说了“里斯本丸”的历史,之前曾拍摄过多部剧情片的他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很快用声纳设备锁定了沉船的位置。之后他联系上了人在香港的Tony Banham ——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一书的作者,并搭建剧组,辗转英国、日本、加拿大和美国,采访了近200位遇难英军的后人,还找到了“里斯本丸”船长的子女和美军潜艇士兵的后人,其中还包括两名直接经历了船难、仍旧健在的英军士兵 —— Dennis Morley和William Beningfield,以及一名参与了当年救援的东极岛渔民李阿根,请他们回忆当年的惨痛经历。Dennis Morley、William Beningfield和林阿根先后在疫情期间离世。
遇难者的后人在影片中纷纷表达了他们几十年来对亲人难以释怀的思念和童年的伤痛,他们当中数十人接受了方励的邀请,前往浙江舟山,乘船抵达出事海域,在沉船的上方首次为自己的父亲或祖父献上花圈,述说对他们的思念。
方励表示,虽然他为了制作这部纪录片,变卖了自己的房产,但他更希望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让更多人知道当年的历史和战争中几百名年轻士兵的悲惨遭遇。
现年71岁的方励出生于四川成都,早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后于80年代在美国北卡的Wake Forest大学获得MBA学位,之后回国创业。《里斯本丸沉没》在不久前获得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并将代表中国内地角逐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