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8日电 (王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28日在上海发布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被认为是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4.1万新发肝癌患者,78.2万死亡肝癌患者。中国肝癌发病率为26.92/10万,死亡率23.72/10万,其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列第4位和第2位。
“肝癌具有早诊困难、进展迅速,预后较差等特征,我国肝癌总体5年生存率仅12.1%。”樊嘉院士援引数据指出,这种疾病严重威胁中国民众的生命和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他认为,中国目前获批的晚期肝癌的一线的治疗还是以靶向治疗和系统化疗为主,但这些疗法的作用有限。
樊嘉院士团队的临床研究采用两项国家新药专项创制成果联合使用。具体来说,是使用由信达生物开发的创新药物PD-1抑制剂达伯舒(信迪利单抗)联合达攸同(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的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该项临床在期中分析可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结果显示,与传统标准靶向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从研究结果来看,已经明显展示出达伯舒和达攸同联合治疗的疗效对于中晚期肝癌明显优于靶向治疗。”樊嘉院士说,相关研究结果将在国际医学会议上予以公布。
“与其他全球临床研究不同,我们此项研究共纳入近600例患者,均为中国肝癌人群。与全球肝癌患者相比,中国肝癌患者85%以上是乙肝感染导致的,这使得中国患者的预后和对传统治疗的疗效明显差于全球患者。”樊嘉院士还说,在此项研究中,达伯舒与达攸同的联合治疗提供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治疗和传统靶向治疗的对比数据,对于改善中国肝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也给全世界乙肝相关的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已经圆满完成预定的目标,近60个一类新药在重大专项支持下研发出来。“这次把重大专项所支持的两个药联合起来使用,给新药创制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达到了‘1加1大于2’的成果,这也是当今国际新药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他说。
目前这两款药物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达伯舒的医保适应症是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达攸同的医保适应症是转移性直肠癌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信达生物方面表示,将在研发创新药过程中切实以高质量、低价格惠及患者,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同时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