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广阔的发展前景,习近平主席提出高举“上海精神”旗帜,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并建议走团结合作之路、安危共担之路、开放融通之路、互学互鉴之路、公平正义之路。
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能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的重要建设性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始终遵循“上海精神”、不断加强团结互信。以集体之力、团结之力、合作之力,携手应对威胁挑战,这是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更大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走好这条正确道路,就要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协调,尊重彼此合理关切,共同把稳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方向;就要坚定制度自信,坚定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就要支持各国平稳推进国内选举等重要政治议程,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仍是最紧迫的任务,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推动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坚决抵制病毒溯源政治化。只要各成员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不断汇聚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优先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走安危共担之路,再次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安全和稳定是人心所向,是国家发展的首要前提,关乎各国核心利益,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对上海合作组织而言,安全稳定的环境是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以安全合作为立足根基的上海合作组织,要完善安全合作机制,推进落实相关法律文件,加强各国主管部门维稳处突能力建设,切实为本地区各国谋稳定、求发展、促民生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上海合作组织各国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更应该发挥山水相邻、利益交融的独特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导向,相互成就发展振兴的美好愿景。回首过往的壮阔历程,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上海合作组织在开放合作中枝繁叶茂,各成员国在互利共赢中增添生机活力。为助力各国疫后经济复苏,习近平主席郑重表态,中国愿继续分享市场机遇。中国的务实举措,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开放合作、共同发展注入强大信心,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澎湃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民意基础,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各成员国应该用好各种交流平台,发挥好社会团体作用,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在更丰富领域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心项目,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中国人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扶贫培训、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合作项目、青年科技创新论坛、传统医药产业联盟……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中国推动人文交流、互学互鉴的务实举措,并欢迎各方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坚持公平正义是人间正途。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在新的历史起点观大势、谋大局,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面对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强烈的向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弈,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
团结合作之路、安危共担之路、开放融通之路、互学互鉴之路、公平正义之路,共同通往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相信不断壮大的“上合大家庭”,将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在人类共同发展宏大格局中推进自身发展,为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求是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