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旅游 > 正文

从德国珍爱宫史料探寻中德文化交流印记

2025-03-18 10:43  美国新闻网  -  107871

   以“从珍爱宫史料到解锁跨文化交流的盲点”为主题的中德文化对话活动近日在德国比施魏尔(Bischweier)举行。

  此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主办、中国驻德国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指导。与会中德人士从德国珍爱宫大量中国藏品并曾举办“中国美宴音乐节”出发,共同探讨挖掘更多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元素”。

  位于德国黑森林北部的珍爱宫(Schloss Favorite Rastatt)宫主希比拉·奥古斯塔侯爵夫人(Markgräfin Sibylla Augusta)堪称德国贵族王宫中最忠实的“中国粉丝”。她出生于1675年,是出身名门贵族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在珍爱宫中收藏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古代瓷器和收藏品。她还于1729年打造了轰动一时的“中国美宴音乐节”,并于同年出版了同名画册书。后来随着宫主逝世和岁月洗涤,这段关于中国文化艺术的轶史渐渐被当地民众遗忘。

  活动现场,该活动发起人、复旦大学德国校友会成员花映红与德国知名汉学家、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Karl-Heinz Pohl)以中德不同视角带领与会人士领略了这位女宫主的“中国猜想”,尤其是那些关于中国夜宴美食、唐人蜡像、仕女图壁纸、青花瓷器以及身着中国古装的德国乐队等方面的内容。

  卜松山表示,德国汉学界至今公认的中德文学艺术交流起始于德国文学家歌德的诗歌作品《中德四季晨暮杂咏14首》。此次对德国珍爱宫中国文物以及侯爵夫人“中国美宴音乐节”的史实挖掘,预示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德国的影响恐早于歌德时期,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汉学家们也将对此发现进行进一步研究。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伍鹏飞表示,珍爱宫的大量中国藏品以及侯爵夫人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展现了侯爵夫人非凡的艺术才华和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也映射出18世纪早期欧洲人对东方的热情。如今,中德长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不仅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还极大增强了双方的文化交流,希望校友会能够继续为促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湖北咸宁:农家书屋绘就乡村文化振兴新图景
下一篇:博克拉国际机场正式开通中尼定期国际包机航线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