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乐琴(1914—2010)
出版画集是父亲长久以来的心愿,由于种种原因无奈搁置,今日终于完成,我亦放下心头大石。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不禁感慨,父亲除了动荡年代丢失的作品和资料外,这一张张画作,不仅是他用一生对艺术刻苦追求的答卷,更是他“我笔画我心”的人生总结。颜文樑先生赠送邓乐琴的照片、书刊及贺卡
颜文樑先生赠送邓乐琴的油画
通过向在上海读书的朋友打听当时全国美术专科学校的基本情况,父亲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是位于苏州沧浪亭畔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当时考试的科目为:1.素描;2.党义;3.英文;4.国文;5.美术理论,还要面试问答等。1932年秋,父亲被顺利录取,成为苏州美专立案伊始首届唯一的广东籍学生。父亲在苏州美专学习阶段,正是该校鼎盛时期,名师荟萃,其设备、规模为全国美术学校之首,尤其是那500多件由颜文樑爷爷留法期间亲手购置的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诸时代的著名石膏像。父亲说,放置石膏像的教室则是他在校园中停留最多的地方。父亲在该校师承颜文樑、朱士杰、胡粹中、黄觉寺、蒋吟秋、孙文林、徐悲鸿等先生,他们的爱国情怀、为人和画艺对父亲影响深远,也为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父亲还结识了他的一生挚友——同班同学钱家骏叔叔。而苏州美专制定的校训“忍、仁、诚”三个字则深深地影响了父亲随后的人生。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实习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课外运动
1937年,正是全国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回到广东,始终心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一边在家乡虎山中学进行美术教学,一边以画笔作千万人的喉舌,号召民众团结抗战,誓死保卫祖国,不做亡国奴!校内外的墙上都可看见父亲绘制的大幅抗日宣传画作。至今,父亲的学生谈起那段历史还历历在目。让我万分惊讶的是,1941年,父亲竟弃教从戎,奔赴湖北宜昌抗战前线,这是何等热烈的爱国情怀!父亲甚少提及他在抗日前线的详细经历,在家有时会听他唱《大刀进行曲》。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父亲在长沙、武汉举办了画展,展示了他在前线目睹同胞遭受战火颠沛流离、极其惨烈景况的速写和这一时期创作的山水风景画作。此后,父亲的生活终于回归到他的艺术创作中。1948年—1951年,先后在广州、香港、汕头、梅州等地及新加坡举办画展。邓乐琴 《百虎图》(局部)1991-1993
邓乐琴《瓜果》1958
“一切以国家需要为重”。1951年夏,父亲受邀到中山大学当美术教员,为大学生、进修生、教师和教授讲授绘画基本知识和技法,培养绘画人才。期间,医学院需要他为医学科学绘画,对于出身美院却不懂医学的父亲来说,是多么不容易。但他认为自己有素描、写生和油画基础,在干中学,定能战胜困难。1958年,父亲绘制的《显微镜下的胬肉切片精细胞色彩图》在国际会议上被誉为超国际水平的佳作;1961年、1963年绘制的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两册医学图谱成为全国通用教材;1968年,父亲作为核心作者与全国十多个院校合作的电教动画片圆满成功……父亲用实际行动在践行:“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工作。”邓乐琴《饮马图》20世纪50年代初期
他主张流派纷呈,追求各异,不必定于一尊。他强调“功夫在画外”,如果仅追求技巧,艺术生命则很难长久。他认为“学好祖国东方艺术传统不是一步可登天,小时候要打好基础,不妨将《芥子园画谱》临摹一番,练习山水笔法,什么解索皴、披麻皴、荷叶皴、斧劈皴等,湿、枯线条,用于山石画出轮廓,着色深浅,一支宜雅;还要注意章法、构图,不要把纸画满,密不透气,要有舒畅感、美感;其次,内容要有情趣,不会乏味,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不但要画好,文学也要下苦功夫,写出好诗来;最后书法也要配上去,书法写不好,也是美中不足,最好也来苦练金石,这样写画才算圆满告成。一切从研究出发,蓄意创新,作品要有新意,不断在画纸上耕耘,期望自己的画作更上一层楼步步高”。1951年2月,邓乐琴为培英学校筹募经费而办画展,此为他携七十余幅作品的通行证。
在那动荡的年代,我向父亲疑惑过我的名字,父亲道出我的名字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我就明白了他对我的期望;我还曾迷惑于父亲的谦虚与低调,直至1982年受父亲之托和1987年父亲退休陪同他探望颜文樑爷爷时,亲见了颜爷爷待人的诚恳、质朴、正直与谦虚,让我惊叹父亲与颜爷爷的品性是如此相似,甚至连在家门口迎客、送客的细节都同出一辙。由此我便明白,当年在苏州美专的学习经历、与颜爷爷相处点滴对我父亲的影响,绝不仅在画艺上,更是精神的传承。《邓乐琴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最后,我想用父亲1993年在广州文化公园画展的一番肺腑之言作为这篇后记的结语:“这些年,我积累了不少作品,应拿出来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冀以抛砖引玉,予自己在艺术道路上追求再追求,不断吸取精华,提高再提高,谢谢大家!”愿这本画册留下的,不单是我父亲的毕生心血,还有苏州美专、岭南及祖国大地文人血脉中流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