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艺术 > 正文

沙翁墨法通神韵

2021-09-14 10:09  中国艺术报  作者:羿耿庵

沙曼翁书法作品

  林散之和沙曼翁是享誉当代中国书坛的用墨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而我的恩师沙曼翁先生则被赞为“墨通神韵”。二老因为艺术观、价值观、书艺等方面的认同,晚年相识后互引为知音,两人的情谊弥足珍贵,在艺坛传为佳话。

  林散之的用墨是有传承的,他的老师是著名中国画大师黄宾虹,因而林散之深得黄宾虹用墨妙处,而沙曼翁的用墨则源于自己的艺术观念、悟性。

  我随沙曼翁学书近30年,在各方面获益匪浅,尤其是他的用墨法令我印象深刻,也影响着我的书法艺术创作和鉴赏审美情趣。我见沙曼翁作书时,书桌上除砚台外,还必备有水盂,里面盛满清水。墨是墨,水是水,作书时先用笔蘸少量墨,然后再蘸适量清水,这样挥毫运笔过程中使水墨交融,从而使自己的书法创作通过用墨、用水的变化,达到新的高度。

  沙曼翁创作汉简牍书、古篆、汉隶书时,常常喜欢使用“涨墨法”,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墨色变幻莫测、虚实相间、神韵悠悠。所谓“涨墨”,就是用较多的墨水使其在宣纸上洇出笔画之外。涨墨是在保持笔画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形成了“面”的效果,使之与线条产生对比,线面交融,增添了墨趣。尤其是使用宿墨书写,水分从点画中分离、渗化出来,有骨有肉,有神有韵,别有一番情趣。

  《易经》之“贲卦”中有“白贲”之美。有色达到无色,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书法用笔用墨,皆重一个“虚”字。不能一味求实,古人说“文章书画,皆须于空处着眼”,佛家云“妙有不有,真空不空”。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以虚观实,虚实相生,无笔墨处不求墨,此乃真经也。沙曼翁非常重视“虚”处,他认为,实处虽然重要,但更应注重虚处、无墨处,用墨应有虚实变化,虚处有时比实处更重要,更难表达。沙曼翁作书常以水破墨、墨破水,浓淡干湿,妙趣无穷。他的许多传世作品,无论秦诏版、汉简牍书或者是行草书体,大都以墨趣见长。创作中他极讲究用墨干、湿、浓、淡的变化,精彩处不让古人。他以辩证的关系来讲究用墨,他常言:“在用笔、用墨上反映出提按、轻重、刚柔、粗细、浓淡、润燥等生动之变化,章法上须有大小、疏密、虚实之变化。尤其要懂虚实。虚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有详处必有略处,详处笔实墨沉,略处用意在虚,起到‘疏气’‘走马’之效果。”他又说:“近代爱好书法的,甚至书法家,往往只用干墨,整幅作品,自首至尾,墨色浓淡不分,干枯呆滞,犹如印刷品,使人感到索然无味,毫无艺术趣味可言。”

  沙曼翁擅长用墨,更注重用水,注重造白,独辟虚境,开创出了现代视觉图式。在黑白造虚的墨调上,他古稀变法,融合草篆、草隶精神,以自己的体悟用墨、用水,追求淡墨、淡渴之笔,于无墨中求墨,似白非白,丝丝渴白入黑,一片浑茫如云烟,消解了黑白的界限,斑驳自然,纵逸平淡,变幻无穷。

  沙曼翁常常给我言传身教。1982年初夏的一天,我带了几张精心创作的汉隶《石门颂》临习作品去老师府上请教,老师看到我的隶书进步比较大,尤其是在用墨、用水上有了新的体会,就难得表扬了我几句。我要离开,老师叫住了我:“耿庵,你今天先不要急着回去,我来写张作品给你看看。”边说边领着我来到他房前小花园里的三友草堂书桌前坐下,掀开砚盖,里面还剩有少量的干墨,便倒入适量墨汁,放入一点水,再用墨块慢慢磨了几分钟,边磨墨边说着所要书写的内容。待墨、纸备好后,老人家拿起笔头干的毛笔,先放入清水盂中浸泡一下,拿出后再用手指捏一下,挤出里面多余的水分,然后蘸墨、蘸水,用笔尖在砚盖面上舔几下,再蘸水,随后迅速大胆落墨,顿见宣纸上写出的字,墨色四溢,当时还看到水从墨色外溢出的痕迹,到第一次蘸墨写尽时,渐渐出现了淡墨和枯墨,然后又蘸水、蘸墨、舔笔,很快一幅“涨墨法”的《石门颂》临习精品就出现在老师神奇的笔下。作品的内容是录的《石门颂》一段,边款文字内容为:“岁在玄默淹茂(1982年)初夏,良赓弟自兰陵来访,挟其所习诸体书见示,工力甚深,但须求活,此责之多见多习,当可得变,变则更上一层楼矣。畅叙之余,书此赠行。曼翁居南园村舍。”这幅作品让我目睹了老师墨法的精妙。

  古代书法世界里,宣纸与墨之间的媒介是水。水融合墨,与纸相呼应,出现“浓、淡、干、湿、焦”的层次时,墨法成为一种重要的书法艺术造型语言。在书法艺术创作中,与笔法、字法、章法相比较,墨法在书法造型语言上的独立性显然不如前三者,客观地讲,只有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墨法才能彰显其独特的意义。而沙曼翁的书法无论甲骨文、草篆、草隶或是行书,首先在笔法、字法和章法布局上达到了高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墨法,使作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使墨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上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沙曼翁积毕生之功夫,书心中之法,依靠自己的悟性和多年的实践,书艺在晚年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主要有三重因素——一是天时地利人和,在改革开放之初,书法热回归,沙老极具个性、赋予时代个性的书风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二是沙曼翁的传统功夫非常深厚,他的草隶、草篆等书体,笔画线条老辣,尤其晚年,以墨法破笔法;三是变化多端的墨法、点画线条以及空间组合的新奇关系营造了章法布局的时代性,赋予了书法的新境界。林散之、沙曼翁二老用不完全相同的手法和书体,使墨法在各自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运用,在用墨上都是当代的高手,立足千古,不同凡响。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当代书画评论:评论归评论,于创作无效?
下一篇:艺术表现的实质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